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1/4页)
第三章 避老夫人终究还是没能亲眼看见自己的孙儿娶妻。 才刚春暖花开,管老夫人就随著寒冬远去了。 她走得很突兀,却十分安详。是在睡梦中逝世,婢女发现的时候,躺在床杨上的身体已经冰冷许久,气绝多时。 看到的,只是白发苍颜。在她前去黄泉路之时,这七十多年岁月,是否有所遗憾?又或者有何种该留下而不及留下的事情,都因为太过猝然的消逝而没人能知? 避老夫人的骤逝,令得管府上下几乎乱成一团。 当家不在了,那么,谁来主掌管府基业? 人选理所当然是嫡孙管心佑,但不消说的是,管心佑的能力程度无人知晓,加之他娇生惯养又性格傲慢,会将管府带往何种方向,谁也不敢预料。 在这一切未安定的诡异情势中,有人找上门来了。 “瞧瞧、瞧瞧,这可是我那个侄儿吗?长得这么大了。”一名美丽的妇人莲步轻盈,没让人通告就硬闯进书房。 避心佑望见来人,皱起俊秀的眉峰,明显表现不欢迎。 “结福,我说过不准任何人打搅!”他责备著应该在外头守门的丫鬟。 结福站在美妇后头,低垂眼眸道:“对不住。”从那夜的谈话后,她在管心佑面前行动更透明了,有时甚至她就静静在旁边,他也不曾察觉。 美妇态度目中无人,自顾自地撩起丝裙落座。 “人家丫鬟是有礼貌,哪像你心佑大少爷,望见长辈前来,不仅有失远迎,连唤个声也没有。”好歹她也是坐轿子给门仆供进来的。 避心佑的脸色冷怒。这个美妇是管老夫人最小的女儿,管心佑的父亲有四个姊姊,而她就是嫁得最近京师的第四个。 为管心佑的姑姑,也是长辈。然而,他却没有丝毫对待长者或亲人的和善态度,言行异常冷漠。 “你究竟有何贵干?”他干脆注意手边必须详读的帐册,敷衍于她。 “唷!”美妇夸张地啧声。“我回来奔丧不行吗?难道这还要经过你管大少爷的同意?” 他冷笑。“哼,就怕你不是真心烧香哀悼。” 美妇马上变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自己心里清楚。”他毫不客气,语带讥嘲。 这一来一往的冲突,让结福首次体认到,原来管心佑除了管老夫人外,和其他亲戚是真的颇有心结…这样的传闻,曾在耳边来去,不过她总以为不实的。 但见美妇一张气忿的脸孔,白玉般的手指握拳颤动,但随即很快缓和。 拢了拢青丝,她凉飕飕地道:“是,我是觊觎这里的财产,我是趁此前来分一杯羹。你最好小心一点,稍有不慎,这儿的所有,可是会被我夺个精光!”她尖锐地撂话,如同阵前叫嚣、下车作威。 “这般真面目,未免太过可憎。”他宇句凛冽。 “喔,那可能是血脉的关系,或许你也该去照照自己的模样。”她反唇相稽。随后,根本也不理会管心佑的反应,直接走了出去。 “四姑奶奶…”结福欲追,更令管心佑不悦。 “结福!你做什么?”他冰冷喊道,阻止她的动作。 结福知自己腧越了,只能停下,望着美妇的背影愈走愈远… […我…结福以前在老夫人身边时,曾经见过令荑四姑奶奶。”她立于门边轻声细语,仿佛一个太大的呼吸就会惹恼了谁。“四姑奶奶曾经说过,心佑少爷很有经营基业的才干,只是还太过年轻…”她未竟的话尾被狠冽绞断。 “你要管闲事之前,最好先想想自己的身份!”他根本听都不听。 “对不住。”她只是觉得…只是觉得…或许,四姑奶奶说过的那些话该让他知道… [出去!”他冷漠地挥手,头也不抬。 “…是。”她退出门外,将门板关合住,认真地守候著。 那是,她第一次遭到他的驱赶。 ** 避家基业可观,分线辽阔,不过历代主要还是以盐的生意为主。 人不可无饮食,而饮食中又多少存在著盐,盐乃必要的民生用品,阗阗之广大,可说是遍及天下,无远弗届。 也因盐的重要性明确,朝廷就必须统一管辖盐场,以免造成动荡纷乱。而盐商则向朝廷购买盐,再转而卖到各个地方。 看来十分简单,的确,这种生意能够发财。不过,也不是这么容易。 有官就会有贪,如何得到官府允许,成为正当贩卖的盐商,首先就是必须打通关系,贿赂公行在所难免:可私盐的放肆猖獗也是一大障碍,低廉的价钱吸引百姓,而乖乖缴纳盐税的盐商,则只能摇头兴叹。 避府百年历久不衰的盐行生意,如今也委屈于这种尴尬状况。 “彭总管,怎么你负责的商行帐面如此难看?” 偌大的书房里,管心佑坐于上位,清冷地对著一灰衣朴素老人责问。 “主子,雨淮地方的买卖,近来实在下好做。”彭总管为难道。“这几年大旱,官府摆了几个粮站,本来是做分发粮食之用,谁知道那知府见淮南淮北地大人多,竟顺便卖起官盐饱自己的囊袋,咱们下少客人都因为官盐便宜过去了。] 避心佑蹙眉,官府的狗官做些什么勾当,他们的确不好插手。 “那总不会十六个盐行都赔钱吧?”他对帐册上头的数字实在非常不满意。 彭总管挽起袖子,抹著自己额头的汗水。 [主子,除了宫府那方面外,还有私盐的问题,他们的成本更低,虽然城里较为难见,却广泛流通乡村,咱们实在防不胜防啊。] “官府不管的吗?”他严厉反问。 [这…”彭总管欲言又止。其实他们这些买卖做久了,世面见的多,都明白有些私盐商根本就是官府在庇护,共生共存,还一起分赃。 如果是以前,管老夫人自然能体会,更下会问出这等问题。但面对年轻气盛的管心佑,这些事该如何拿捏道出,彭总管难以启齿,显得犹豫。 “得了。”管心佑不耐。“既然生意做得不够好,就得想法子开源节流。” 彭总管忙应和著:“主子有何意见?” “我见帐面每年都有笔千两银支出,毫无名目,那是怎么回事?” “啊。”彭总管一楞。那干两银是给官府的献金,当然是没有名目的,就算有写些什么,也都是虚报。 “把它省下来。”管心佑断然命令道。 千两钱财虽不大,但十六分行加起来,也是一笔可观的开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