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3/4页)
下这件事。因此他将已准备好的相关史料呈上,虽然文字简洁,但已经足够。更巧的是,他的记载中,提到当年护送粮草的马官,经查问,正是如今牛川王宫马官牛大憨的爹。 于是那位老马官很快被带来!精神矍铄的他,因战争断了一条手臂,不能再驯马,便将一身本领传授给了儿子。 对当年的事,他记得很清楚,而他的陈述,也与那位婢女和管迁所说的吻合,拓跋窟咄再无借口,即使没有赐名玉牒佐证,王上的血统也得到了澄清。 虽然早知结果会是如此,但得知这一切后,若儿仍十分地开心。 原以为他需要几天时间才会来看她,没想到现在就能见到他… 骏马趋近并减速,拓跋圭英俊的笑脸,在阳光下传递著令她悸动的柔情。 “来吧,上马来。”骑到她身边时,他突然弯下身子,用单臂挽住她的腰,将她抱上了马背、侧坐在他身前,然后调转马头,往右边的山坡慢慢骑去。 “到哪儿去?我在牧羊呢!”她抓住他的胳膊大声说。 “别担心你的羊,柯石、晏子会管好它们的。” 若儿伸长脖子,从他肩头往后看,果真看到两个高大魁梧的卫士,正围著咩咩乱叫的羊儿跑。“噢,你让他们做那种事?” 拓跋圭拨开她脸上那绺随风飘来的头发。“怎么,他们做得不好吗?” “不,那倒不是,他们很能干。”那次拓跋窟咄欺侮她后,那两个粗壮的男人奉命替她打扫羊粪,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他们做事挺细心。” 听到她由衷的赞美,拓跋圭很得意。“当然,我的人都很能干。” “没错!可是现在还是让我下去吧,如果被人看到王上跟牧羊女在一起,那多不好?”她缩回身子提醒他。 情绪极佳的拓跋圭豪情万丈地说:“有什么不好?我是国君,想跟谁在一起就跟谁在一起,谁敢不高兴,我就杀了他。” 他言辞中的暴戾之气让若儿秀眉深锁,忍不住劝导他。“为国之君,如同为人父母,治国如同治家,王上待人当仁慈宽厚,那样才能安抚民心,兴旺家业。” 知道她是对的,拓跋圭在她唇上轻啄一下,妥协道:“你说得很对,我会做个仁慈尽责的君王。” 他的顺从让若儿十分高兴,忍不住抱了抱他。“这样就好,放我下去吧,我也要做个尽职的牧羊女。” 他马上反对。“不好,反正我很快会解除你的牧羊职务。” “解除?你是说,不让我牧羊了吗?” “没错。” “那我要干什么?” “陪在我身边,我想时时刻刻都见到你。”拓跋圭用力搂紧她,催马加速。 他的话让若儿很开心,但并没当真,因为她早已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我也愿意陪王上,可是王上不是寻常男子,只怕到了王上身边,若儿会更孤独。” “怎么会呢?”拓跋圭从没把她以前说的话记在心里,因此很惊讶她的想法,本想好好说服她,可因为加速,迎面而来的劲风让他说话艰难。 “先别说话,风大。”他将她的脸压进怀里,控制著缰绳,引导骏马穿过草原和树林,往位于东边的山坡奔去。 若儿看到远处石砌的碉楼,于是在他胸前大声问:“我们要去烽火台吗?” “不是!你别问,跟我走就是了。”骏马扬蹄飞奔,他有力的双臂保护性地搂著她。 尽管知道自己不需要保护,也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但若儿愿意被他保护,喜欢依偎在他怀里的感觉,那让她享受到了被爱与被呵护的甜蜜滋味。 从小虽然有汍婆照顾她,但那毕竟不能代替爹娘的关怀,因此她总是很独立也很坚强。所有胆怯、自怜或孤独的情绪,都被她掩藏在心里。她一直说服自己,她是个什么都不怕、不在乎,也不需要人照顾的女人。 可是与拓跋圭在一起,她的想法变了,她在乎他、需要他,并深刻地感觉到自己是个需要被人呵护与爱惜的弱女子。 就像现在,她听他的话,放任自己倚靠在他身上,把自己的安危交给他掌握,什么都不担心、不考虑,却感到无比的踏实和快乐。 她震惊于自己这样的改变,震惊于自己每次面对他时的虚弱感,可是她却又多么希望他能永远这样呵护著她,多么希望此刻如梦般的快乐能一直延续下去,永远不要结束。 她闭著眼睛,紧贴在他的胸前,让幸福感与满足感溢满心间… “我们到了。” 一声快乐轻语,马停了,风小了,梦…也结束了。 “这是哪里?”咽下失望,她抬起头来,顿时因眼前绝美的景象惊叹不已。 “长城。”看着蜿蜒起伏的灰色建筑,她转忧为喜。“那是长城!” “对,是长城。” 拓跋圭放开挽在她腰上的手、跳下马,而她被绵延至天际的长城所吸引,忘记下马、忘记说话。 若儿见过长城,但每次都只看到一小段,从来没有这样近、这样完整地眺望过这个雄伟的建筑。 拓跋圭将她抱下马,任马自由地吃草蹓跶,而他则拉她走上视野开阔的山顶,在大树旁的一块石头上坐下。 “快看,那里有好多的房子!是洛阳城吗?”若儿惊喜地指著远方问他。她儿时曾跟随爹爹到过洛阳,记得只有那里才有那么多的房子和人烟。 “不,那是左云城,洛阳更大。”拓跋圭搂著她的肩告诉她,而他的眼中并没有远方的河山,唯有身边的美人!他喜欢看到她快乐的神情,他拂开她额头的发丝高兴地问她。“这里很美吧?” “是的,很美!我都快忘记中原有多美了,从爹爹死后,我就没有离开过羊圈和牧场,早忘了只要爬上高山,就能看到美丽的景色。”她指著远方,因为激动而声音发颤。“过了长城,沿著黄河就能走到繁华的洛阳,我爹爹带我去过那里,那里有好多的人,好多的招牌和楼房…” 拓跋圭知道并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