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临时保母 (第3/4页)
,所以生下些一夜风流之后的产品。” “难道不是吗?” “他们不仅母亲各不相同,小瑶,我第一次看见这些孩子时,反应和你一模一样。” “请你一次说完,说清楚好不好?”她盯住他。“他们究竟是谁的孩子?” 他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佳舲出生地是新加坡;韩一的原籍是韩国:华安是中印混血儿,父母何者为中,何者为印,我搞不清楚。我说的印,指的是印第安。” 绡瑶已经开始瞪目结舌,惊愕万分。 而他还没有说完。 “松子是日本人,但当然,她自己不知道;越新呢,和其他前面几个孩子一样,顾名可思其来历,他来自越南。” “我的天!”绡瑶除了这一声,再说不出别的。她实在太震惊了。 “这里面只有雨农是道道地地的中国人。”脸上之前的笑容尽敛,泽光的表情随着他的说明,越来越沉重,说到最小的雨农,脸庞布满哀恸和痛苦。“但这些孩子全都父母双亡。” 最后四个字电击搬轰向他。此际,震惊已不足以形容她的感觉了。 “心兰说的对,你像一颗炸弹。”她喃喃自语。 “什么?你怎么知道?” 她反而教他问得一征。 “知道什么?” “越新的父母死于一次炸弹突然爆炸。”他沉痛地说。“这孩子还好在外面玩,捡了一条小命。” “我说的是…没什么。”她摇一下头。“自从你出现,我似乎就没一刻安宁,你不断的在制造出其不意,我有些应接不暇。” “想想我的情况,小瑶。你只是听到而已,而我所对你说的,都实实在在发生在我生活里。” “我不明白,你是领养了这些孩子,还是…”她摇摇头。“还是你仔细告诉我好了,我连问都不知要从何问起。” “其实没那么复杂。我有个亲如手足的好朋友,夏泽宇,他和他太太谢璇… “谢璇!” “对,谢璇。他们结婚七年都没有生育,可是两个人想要孩子想得发疯。泽宇和谢璇有一年到日本度假,偶然的机缘,收养了个日本女婴…” “松子。” “没错。那以后触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也偏总有这种巧缘,于是在他们往各处旅途中。一一收养了你今晚看到的这些孩子。” “他们…”她还以为她不可能更惊愕了。“他们是你的朋友收养的?” 他点点头。“泽宇后来决定有了这些孩子,应该安定下来,不宜再四处旅行,便辞了记者的工作,成为我的合伙人。而他自愿负责新加坡的主要业务,因为在那边,孩子们有比较健康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谢璇大部分时候在那边,每年会来香港两次和这边的会计处核帐,她是泽夏在新加坡的会计主管。” “可是…谢璇不是那个和你私奔的秘书吗?” 他静静望着她。“你听我说完,然后要采取怀疑或相信的态度随你,我只是道出事情经过,没有说服你的企图。” 她沉默下来,以眼神表示她洗耳恭听。 “大约三年前,中东和我们签了约。整个签约过程都是泽宇一手经办,他因此签约后亲自去负责技术指导。他去了不久,谢璇去探望他,不料那一次她居然就怀了孕了。你可以想象他们是多么的欢快兴奋。泽宇相倍中东是他们的幸运地,便干脆举家迁移了过去。” “雨农,”绡瑶低语。“是他们的孩子?” “是他们好不容易盼到的孩子。” “发生了什么事?” “车祸,泽宇和谢璇双双当场死亡。这是一年以前的事。” “你刚才说雨农刚满一岁…” 他眼里充满痛楚。“这孩子出生不久就失去了他的父母。” “哦,天。”绡瑶感觉眼泪抑不住的冲了上来,她用两只手指压住嘴唇。 “他们夫妻生前有一回曾要求我答应,不,他们逼我允诺,万一他们发生什么意外,我务必好好照顾、扶养他们的六个孩子。那是雨农出生时,我去看他们。我以为他们只是开玩笑,口上答应了,心里并未认真,不料泽宇一语成忏,不到一个星期,他们就出了车祸。” 她轻轻握住他紧握着的拳头。 “我去为他们料理后事,发现他们早在谢璇怀孕时就立好了遗嘱。他们为每个孩子都存了一笔教育信托基金,我是他们的法定监护人。” 原来如此。绡瑶内心波涛汹涌起伏。她还曾怀疑过那些孩子…难怪他觉得那么好笑,她的联想确实荒谬透顶。但她哪里知道这背后有个如此动人心弦的故事呢?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才为每个孩子办妥手续,把他们带回来。” “那是…” “上个星期五下午。我先找向敏妍,后来打电话找不到你,只好先把孩子们送到爸妈这来,第二天一早再去你家找你。” 他一切的反应和激烈行为都有了解释,可是仍不能说明他和向敏妍之间的纠结。绡瑶知道现在不是谈这件事的时候。他是对的,没把孩子们的生活安顿好,再加上官司,真要教人鸡飞狗跳。 “怎么办呢?”她忽地发觉他不知几时牢牢握紧了她。她反握他一下。“你去哪找能让『大家都喜欢』的保母啊?你母亲…” 他摇头打断她。“我不能让我母亲为我担这种责任,带这一群孩子相当吃力辛苦的尤其她又上了年纪。这些孩子,”他停顿,叹一口气。“看起来他们和一般小孩无异,事实上,他们年纪小小就遭遇的经历,使得他们心智特别早熟。你…明天也许就会发现,不过他们本质上仍是很可爱的。” 绡瑶小心地笑一笑。“反正你保证过,只有一天。我对他们的身世深感难过和同情,但是我从来没和小孩相处过,我只答应尽力而为,明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