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章又聋又瞎 (第1/2页)
第61章 又聋又瞎 上来四个粗蠢的旗妇,手里各拿着红漆棍,又拿着一个红布袋,要把小宛装进袋去。这是宫里的刑法,宫女犯了死罪,便装在布袋里,一顿乱棍打死。 皇帝到了这时候,便忍不住上去,跪倒在地求着:“她原是好人家女儿,是洪学士送进宫来的。倘然太后要打死她,应当先办洪学士的罪。”太后听皇帝说起洪学士,便触动了私心,那口气便也软了下来,吩咐宫女道:“撵她出去罢!” 皇帝又求道:“这汉女已进宫多日,再撵她出去,于皇家体面不好看。”太后想了一想,却不不错,便吩咐关到西山玉泉寺去。皇帝再要求时,太后手指皇帝的脸,大声道:“你可看见神武门里俺的旨意么?汉女进宫的,便砍脑袋。 今天我还看在皇帝面上,饶了贱人一条狗命呢!”说着,逼着宫女把董小宛拉出宫去,坐一肩小轿,内监抬着,直送上西山玉泉寺里去。这玉泉寺是供奉喇嘛的。 清宫里的规矩:宫人犯罪的,重则立时打死,轻则寄寺学佛。董小宛住在寺里,倒也觉得清净,天天念佛,自己知道红颜溥命,便也看破红尘,一心修道。不多几天,居然把这项经卷读熟。 小宛原是一个聪明女子,她参透经典的奥理,心中恩怨两忘,什么冒巢民,什么顺治皇帝,都不挂在她心上。独有那顺治帝,迷恋得厉害,他自小宛出宫以后,虽有别的妃嫔伺候着,但他想起小菀,便日夜悲啼。 过了几天,皇帝实在忍耐不住,便花了许多银钱买通宫女太监们,瞒住了太后的耳目,悄悄地偷上西山去。 在玉泉寺中见了小宛,两人抱头痛哭。小宛把许多红尘虚幻的话慰劝皇帝,皇帝总是依依不舍,在玉泉寺里一连住了三天,还不肯回宫,后来给太后知道了,打发总管太监抬着软轿来接驾。 又说:“皇帝倘然不肯回宫去,太后便要自己上山来了。小宛又再三劝着皇帝说:“陛下倘不忘臣妾,将来在五台山上还得一见。” 后来太后又打发内监来催逼,皇帝无可奈何,上轿回宫去。谁知皇帝回宫的第二天,忽然看管玉泉寺的内监报说,董鄂妃不见了!皇帝听了,万分伤心,暗地里打发许多太监各处去找寻,也是毫无消息。皇帝把侍候小宛的宫女传来,亲自盘问。 那宫女说:“妃子怕是成仙去了。这几天风清月白的夜里,只见妃子在寺后面的瑶台上走来走去地望着月儿,内监们赶去看时,已是影踪全无了。这不是仙去了么?” 皇帝听了,反快活起来,拍着手说道:“朕原说她是莲花仙子呢!如今果然成仙去了!可是叫朕怎样呢?”说着,便呆笑起来。 这个消息传到太后耳里,怕从此把皇帝引疯了,便暗暗地吩咐人到西山去,连夜放了一把火,把玉泉寺烧成一片焦土。 可怜烧死了许多宫女太监,内中有一个宫女的尸身,很象小宛的,太后使吩咐宫人,故意声张起来,说小宛被火烧死了。皇帝听了,也不悲伤。隔了几天,忽然宫里吵嚷起来,说:“皇帝走了!” 又在皇帝书房里,搜得皇帝遗下的手诏。上面写道: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佳氏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桃,兹立为皇太子,即皇帝位。 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过、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荩,保翊嗣君,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之。钦此。 当时皇太后看了这手诏,怔了半天,便吩咐把内大臣鳌拜传进宫来。商量停妥,便传谕出去,说:“皇帝急病身亡,遗诏立太子玄烨为皇帝。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文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