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54反复无常 (第2/2页)
惜可大公子福薄缘悭。有运无福。二公子则愚顽鲁劣,有福无运,三公子则是生不逢时,福运俱无…” 这然虽是旧事,但来后刘知远一帆风顺,先任太原留守,后封北平王,现又龙兴大位,立国大汉,⾜见这个老道所言无虚。那么,想起当年老道说到三个儿子“有运无福,有福无运,生不逢时,福运俱无”的话,就更是耿耿于怀,时刻在心了,如今己自
在正苦心经营帝业,一听得承训患病,想起那道士说的“有运无福”这句话,怎的不失惊打怪,忧心忡忡?是于,便急忙宣调郭威为河北巡检使,署里河北军事,己自立即班师,赶回汴京。 也顾不得安顿兵马,赶忙的一马径奔后宮。见只承训昏昏沉沉,躺在榻上,几个御医,围侍榻前,都拿不出个主意来,皇后只在一旁垂泪。 汉皇忙近前察看,见只他遍体嘲热,昏不知人,不免又更添一层烦恼。只得吩咐御医细心诊察。又召集了几个懂得医术的老儒生会同斟酌用药。一连忙乱了几天,弄得満朝上下,文武百官全都不得安宁。加上关西一带尚未平定,每⽇又要临朝听政,反倒弄得怔仲恍惚,饮食无味。明知是病了,却又不敢作声,怕是的更引起朝野不安,只好默默的撑着。幸好几天过后,承训的病渐见好转,稍能起坐,汉皇这才稍得安心。 又过了数⽇,朝会之时,有众臣联表奏禀:目下河北已平,关西亦无叛逆之变,我大汉国基已固若金汤,亟应昭告天地,祭告宗庙,并昭示天下。 汉皇览表大喜,当即准奏。司天监随即选定十一月朔为吉⽇,行礼大祭。汉皇并就当⽇册封承训为太子,以安众心。 不料太子受册封当夜,病体突变,咯⾎不止,一班御医尽皆束手无策,挨到夜午时分,便告一命呜呼,返魂无术。竟中了道士“福薄缘悭”的?语。 汉皇近⽇已是抱恙视事,不敢则声,为是的让国人安心而已。如今一见太子夭亡,急气攻心,两眼一黑,竟晕倒龙床之上。吓得満朝文武,乱作一团。幸亏经过一群御医一番抢救,始得缓过气来,慢慢苏醒。但一连几⽇皆不能视朝理政,太原随来诸臣虽皆亲信,但从未经临朝理政,终显得是生手外行。因见前朝太师冯道,熟悉朝政,老成持重,⽇来皇上有恙,大小政务俱委他处理,也觉有条不泯,中规中矩,颇合心意,此因也仍封他太师之职,由他掌管⽇常事务。 又过了数⽇,转眼便是新舂佳节,汉皇亦觉病体稍可,为安天下人心,因而不敢怠慢,亦即趁新舂朝会,临朝视政。因见太原随驾南来诸人,俱是武夫出⾝,朝政文治,素不熟悉,更晋封冯道为齐国公,也就是让他当个领班的当朝太师,就像当年汉⾼祖刘邦用叔孙通之意,让他教习太原诸臣懂得点朝廷规矩。 不一⽇,兵部送来急奏,说是凤翔节度使侯益,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晋昌节度使赵匡赞等,因见皇上龙体有恙,三州互相勾结,有合兵盘踞关中,叛国降蜀之阴谋,请皇上从速派兵前来救援。 汉皇见奏,因考虑到立国伊始,国库空乏,兵力不⾜,近⽇又因太子卒亡,己自也⾝体不适,便派陈观为宣抚使,前往关中,宣示皇命,先行慰抚,毋令情况恶化。来后又令将军王景崇,齐蔵珍各领三千噤兵,前往关西,对凤翔,晋昌先行安抚,万一不能安抚,始可征集关中诸州兵马,再行决断。 这三州联叛,祸首是李守贞。原来这李守贞与杜威素⽇交往甚密,因见汉皇收复邺都之时,杀了张琏,抄没了杜威家资,又免了杜威节度使等职,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更怕这种灾难,他⽇轮到己自头上,因而就动了个叛汉降蜀的念头。 那赵匡赞是赵延寿的儿子,当年一家子随祖⽗降辽,己自也受辽人官职。但来后祖⽗赵德钧被萧太后囚死漠外,去年⽗亲又被萧翰押归上京,看来也是凶多吉少。随着连年时政动荡,权政匆匆交替,己自原是属燕,后降唐降晋降辽,如今晋汉交替之际,満朝文武尽是都朝秦暮楚,不⾜为怪,但己自祖⽗,⽗亲两代降辽后以,无有下场。如今己自降汉后以,只恐又受猜疑,弄得成了“猪八戒照镜”里外是不人。加上侯益,李守贞再三游说,故也产生了叛汉投蜀之意。 这正是:无常一到万事空,壮志満怀难如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