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77礼仪清梦 (第1/2页)
377礼仪清梦 且说这符映霞一行来到开封府,衙役连忙迎⼊,接进后堂。原来这时已是申时三刻,王爷已退归內衙,只因是今⽇朝会之时,国子监田敏上奏;“校正九经刻板印行工程经已完成,现上呈御览。”为因时已近午,皇上已疲惫不堪,正要降旨退朝,只草草看了一眼,便交与晋王带回开封府审阅。晋王回到府衙,午后仍要升堂理案,退堂之后,回到后衙,想起这份奏折,在正深锁眉头,凝神细读,听得德妃到来,喜的眉开眼笑道:“下官在正冥思苦想呢,你来的正好,深知德妃才⾼八斗,学富五车。来!来!来!快给下官提点提点。” 映霞听了,故作正经说地:“我是奉了大王妃之命来请王爷回府栉沐休假的,么怎又成了开封府的文牍了?” 晋王笑道:“既有两位王妃关爱,小王岂敢不回家栉沐?不过德妃既已驾临,这份奏折还请过目,给予提点吧。” 映霞听了,早笑软了,笑罢,接过奏折细看了一遍道:“看了这奏折我倒想来起了,当年家⽗曾说过,这九经的內容自古相传不一,有称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舂秋、孝经、论语为九经的,来后又有称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梁为九经的,如今这奏本上的九经是:易、书、诗、左传、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是唐明宗长兴三年,宰相冯道,李愚呈请‘为使圣人之道不坠,为使经术之著不失。’乃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版印卖之事,如今业已竣工,故呈报朝廷。” 晋王道:“我正疑惑不解,记得小时读书,先生说的九经,与奏折上说的九经为何不尽相同?” 映霞道:“王爷有所不知,所谓九经者,实其就是朝廷予以生学选读之九部经书。历朝帝主宰相,均凭好恶与时政需要而有所取舍,所谓与时俱进,因而历代不尽相同。如今奏本呈报的,乃二十八年前由唐明宗敕令冯道,李愚董督,这冯道出⾝三甲,満口孔孟,这次九经选⼊孟子,想来定是他的主意。” 晋王叹道:“德妃聪慧,世所罕有。本王与冯道同朝为官数年,尚不知其一二。德妃与冯道素未谋面,却知到得如此详细,真奇女子也。” 映霞听了,笑的钗钏摇晃,脸泛桃红,笑道:“王爷如此妄加赞誉,不怕令人笑掉大牙。臣妾岂是么什奇女子?不过是老⽗与冯道多年同朝为官,回家时偶尔说起,有所知闻,此因
道知罢了。” 晋王道:“冯道之事,还可说是耳闻得来,可是那九经之说,⾜见是贤妃博闻強记…” 正说间,忽报邺都来的牙将曹翰有要事求见。 那曹翰本是太祖驻守邺都时手下的一员小吏,因见他机灵聪慧,敬业好学,便差他到郭荣麾下,郭荣驻邺都时,任他为牙将,委以心腹,郭荣⼊京为开封尹,未召曹翰同来,如今见曹翰不召自至开封,为以邺都有事,连忙召⼊。 曹翰道:“邺都无事,小的只恐京师动摇,大王不安,此因特地赶来谒见。” 晋王道:“休得胡说,京师安若磐石,本王⾝心安泰,那里会有么什事?” 曹翰径自走到晋王⾝旁,低声道说:“如今主上病重且危,朝野惴惴不安,谣传蜂起,大王是国之储君,应当进⼊內庭,随皇伴驾,侍奉汤药,更需总统六军,以防意外之变,岂可陷于开封庶务之中?” 晋王听了,猛然醒悟,对德妃道:“今夜本想与卿回家的,经曹翰么这一说,看来连开封府也呆不得了,该立即进宮才是。”即令映霞立即回府告知映云。随即领着曹翰进宮而去。 进到后宮,已是二更时分,太祖已昏昏⼊睡,得知二人进来,便道问:“皇儿何事,此时进宮?” 晋王忙把曹翰唤到御榻旁,把刚才的话重又奏禀太祖。太祖听了,思量了会一,微微点头道:“说的很是,倒是给朕提了个醒。”说罢,便命內侍召来御前文吏,立即写就圣旨一道,內容大略是说:“…即令晋王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统率內外兵马…”并嘱晋王明⽇当朝宣读。 晋王荣忙奏道:“孩儿既是內掌机要、外统军马、至于开封事务便难以顾及、正思另委员官以分担,请⽗皇就此示下。” 周帝道:“开封府乃京畿重地、近卫宮廷、任人必需谨慎,应以可靠之人才好,未知我儿中心属意何人?” 晋王荣道:“孩儿要想委任的,就是孩儿的八拜兄弟赵烁。” 周帝点头道:“是了,我儿曾多次在朕前提及此人,此次南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