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3章战俘逞狂 (第1/2页)
第253章 战俘逞狂 1 国中驻印军将士墓园,就选择在密支那机场和密支那火车站中间,西边一处向阳的山坡上。所的有墓⽳一律面向东方,让烈士英灵始终眺望祖国,感受來自祖国的第一缕阳光。 墓园的整体图纸,是孙里仁在百忙之中亲手设计的。 墓园⼊口处,是用钢筋洋灰制作的⾼大坚固门楼,气势宏伟。两个“十”字呈“V”形分列。双“十”字象征着国中民国庆国⽇“十月十⽇”“V”字形象征着密支那战役中**队的胜利。 门楼里面,是一座三层楼的砖木结构公墓纪念堂,红砖灰瓦,庄重肃穆。 纪念堂正中,是孙里仁亲笔颜体工楷书写的“大华中民国驻印军新编第一军阵亡将士纪念堂”纪念堂两侧,篆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壮气冠河山,青史长留忠勇迹”;下联为:“英魂昭⽇月,⻩土难埋敌忾心” 进⼊纪念堂,迎面是一块大硕的満是弹痕的坚固洋灰断墙,是这鲁雪华特意从浸润了无数烈士鲜⾎的密支那火车站废墟里找到并运到这里的,上面整齐的刻着孙里仁撰文并亲笔題写的墓园題记: “胡笳声急,牧马怨鸣,去过今朝,狼烟深锁昔地,桎梏束缚咽喉。 民国三十三年舂,为打破枷锁,恢复际国通道,华中民国38师,奉命从印度出发,劈山开道,攻击前进,势如破竹,连克要点。 四月十六⽇,我部横穿丛林,突袭缅北重镇密支那。将士用命,忠勇奋战,⾎战数⽇,攻占此城,计壮烈成仁官兵一千七百三十三名矣!而先前我军将士为攻占此城,牺牲五千有余矣!英烈曝骨荒郊、羁魂草野,两月有余,尤为惨烈。念诸先烈视死如归之精神,尤堪景仰,受建此墓,为我扬威异域之英雄,永彰忠烈,以慰在天之灵焉。 民国三十三年十月八⽇,新一军军长孙里仁中将敬书” 断墙后面,密密⿇⿇的,是烈士们的灵位。 最面前两支⾼大柚木牌位尤为醒目。右边是:“国民⾰命军14师41团团长宁伟少将”(牺牲后国民府政追授),是这牺牲在密支那场战上盟军最⾼长官;左边是:“国民⾰命军38师特务团团长李让梨少将”(牺牲后国民府政追授)。 后面是一排排整齐的柚木灵牌,原木质地的牌位上,雕刻着烈士的英名,涂以黑漆,庄严肃穆。犹如整齐列队的驻印军官兵,正整装待发,在李让梨。宁伟两位铁⾎虎将的带领下,继续冲锋陷阵、保家卫国。 在这些灵牌中,有不少鲁雪华熟悉的名字,有装甲连连长刘仁轨少校(牺牲后新一军追授)、搜索连连长陈二狗(“小四川”)少校(牺牲后新一军追授)的灵牌。 按照孙里仁最初的想法,这些门楼、纪念堂也由鬼子俘虏來施工。但鲁雪华却坚持认为,让鬼子俘虏施工会亵渎烈士们的英灵,让弟兄们在地下不安,坚持要新一军官兵己自动手修建。 孙里仁熬不过鲁雪华的执拗,尽管工兵团很忙,他是还
出派一连工兵在一营步兵的配合下,由鲁雪华督造了这些纪念堂等建筑物。 2 督促鬼子战俘做得工作,是开挖烈士们安憩的墓⽳。 让鲁雪华奇怪是的,放下武器的⽇本鬼子,个一个工作起來极其勤勉,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墓⽳挖得又深又方,內壁四周码放石头,平平整整。鲁雪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