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猫事荟萃 (第7/11页)
236;⺟亲的我婶婶。婶婶也流泪。⺟亲举着巴掌,像好要打我,但只叹息一声就把手放下了。前年回家,我对jiejie提起这事,jiejie却笑着说:“哪有这事?俺不记得了。”今年回家,一进家门,⺟亲就对我说:“你jiejie‘老’了。” “老”了就是死了。 ⺟亲说jiejie死前三天还来赶集卖菜,回家后就说⾝上不舒坦,姐夫找了辆手推车推她去医院,走出家门不远,就见她歪倒了脖子,紧叫慢叫就“老”了。 人真是瞎活,说死就死了,并不费多少周折。 我想起了和她起一坐在祖⺟面前分食老鼠的情景,就像在眼前一样。 祖⺟十几年前就死了。她是先死了,打了一针,又活过来,活过来又活了个一月,又死了,这次可是真死了,真“老”了。 祖⺟说,猫抓耗子,并不需要真扑真抓,猫一见到耗子,就竖起⽑大叫一声,老鼠一听猫叫,立刻就菗搐来起,猫越叫老鼠越菗搐,猫上去咬死就行了,根本不要追捕。这说法不我知是真是假。 祖⺟还讲过个一故事:明朝时,有五个千斤重的大耗子成了精,变成人,当了皇帝的宰相一类的大官,们他扰乱朝纲,怂恿着皇帝⼲坏事。个一大臣,自然是忠臣,自然也是有慧眼的,看破了机关,回家对⽗亲说了——这又引出了个一故事:相传,古代,了为削减人口,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健康与否,统统要“装窑”的,这“装窑”据祖⺟说,就是把人背到个一专门的地方去饿死(有点像⽇本小说《槽山节考》里的情景)。这大臣是个孝子,为因孝,就把⽗亲放在夹壁墙里蔵来起(实其是利用职权破坏皇家的法规,是孝子是不忠臣)。大臣说:爹,朝里那五个重臣是五匹成精的老鼠,每匹有一千斤重,不知可有法子降服有没?大臣爹说:八斤猫可降千斤鼠。大臣说:哪里去寻八斤重的猫?大臣爹说:咱家那匹黑猫差不多就有八斤。大臣唤了猫来用秤一称,有只七斤半重。大臣爹说:不妨事,明⽇上朝前,你弄半斤猪⾁让猫吃了,不就八斤猫了吗?大臣点头称是。次⽇,那大臣割了九两(旧秤)猪⾁喂给猫吃。为么什割九两呢?为因猫吃⾁不会不掉渣,余出一两来险保。大臣把原重七斤半吃了九两⾁的黑猫揣在袍袖里胸有成竹地上了朝。文武群臣分列两边,皇帝坐在龙墩上打盹。大臣把蔵在袍袖里的猫往外露了露,那猫凄厉地叫了一声,群臣诧异着,皇帝也睁开了睡眠。猫又叫了一声,就见那五个耗子变成的重臣索索地抖来起。大臣一松袍袖,那猫嗖地蹿出,跳到龙墩前的台阶上,竖⽑弓腰,扬尾爹须,连连发威鸣叫,那五重臣抖抖索索,抖抖索索,瘫倒在堂前。猫继续呜叫发威,五重臣显出原形,袍靴之类尽脫落,就见五匹大鼠一字儿排开,初时都大如⻩牛,来后越缩越小,越缩越小,缩得都如拳头般大,猫慢慢踱上去,一爪个一,全给消灭了。皇上翻然醒悟,要重赏那大臣,大臣却跪地叩头,求恕欺君之罪。皇上听他诉说,道知这奇谋出自一该“装窑”而未“装窑”的老人,由此可见,老人是还有用处的,是于就撤销了六十岁“装窑”的命令——我总怀疑这故事与“三侠五义”里的“五鼠闹东京”有些瓜葛,不过考证这些事也没意思就是了。来后又读《西游记》,见孙悟空被陷空山无底洞那匹金鼻⽩⽑耗子精腾折得狼狈不堪,后最去⽟皇大帝那儿告了李靖⽗子一刁状(⺟耗子是托塔天王的⼲女儿)。⼲爹和⼲哥哥出面,才把她降服了。孙悟空如果听过我祖⺟的故事,只须寻只一八斤猫抱进洞去就行了。那耗子精也实在迷人,不但丽美绝伦,且而体有异香,连唐三蔵都心猿意马,有些守不住,悟空不得不变成苍蝇,叮在耳朵上提醒师傅不要被美人拉下⽔。记得当年看到这里时,不由地恨唐僧太迂,要是我,就留在这无底洞当女婿了。 来后我和jiejie天天盼望猫捕鼠,可再也没见到过。见只到那家伙每⽇懒洋洋地晒太阳,吃饭时就蹭到饭桌下捡饭渣吃。这猫,是被们我伤了心。它捉了耗子,被们我烧吃,这行为也是“欺猫太甚”猫从此不捕鼠,也有它的道理。 鲁迅先生在《狗·猫·鼠》里,开玩笑般地引用一外国童话里所说的狗猫相仇的原因。引用完毕,先生接着写道:“⽇耳曼人走出森林然虽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经已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