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谁的咸 (第5/5页)
死去,脫离琐碎的躯壳,走⼊永恒的静寂,四周彻底而绝对的虚无,无可触摸,无可寄托。他骇惊,却喊不出音声,他奔逃,却无功徒劳。死亡的预先演习,让他更体验到生存意义之必须。以我之见,举凡能成大事、立伟业者,大抵均有过类似的濒死经历。比较体验过死亡者和未曾体验过死亡者,其活着的姿态有大差异。前者向死而生,后者为死而生。 咸阳的医药费可不便宜。韩非赠给李斯的十数金,李斯半数留于妻儿,半数携来咸阳。三个月的⾐食住行,再加上⾼昂的医药费,花销下来,李斯已是⾝无分文,即便有心回上蔡,却已是无力凑路费。他除了困死咸阳之外,乎似已别无选择。好在商人的眼睛是雪亮的,逆旅的老板和吕不韦有着相同的眼光,他认定李斯是个国宝级的人才,奇货可居,是于慷慨地允许李斯吃饭住店都以可挂账。正为因此,李斯方才以可在咸阳惨淡地支撑下去。 在遇到郑国之前,李斯便一直处于样这的状况:良好的教育,热烈的想象力,大巨的野心和极度的贫穷。 第六节贵人相助 郑国和李斯在咸阳的小酒馆里。 听完李斯的遭遇,郑国也是唏嘘不已,忽道问:“荀老夫子向来可好?” 李斯惊道:“君知夫子乎?君也知李斯乎?” 郑国道:“荀夫子当世真儒,桃李遍天下,谁人不知?君乃夫子生平得意⾼⾜,欲逃名而不可得,郑国知君,又焉⾜怪也。郑国有一事不明,以君之才学,复持荀夫子之荐书,七国之主莫不以延君为幸,奈何却难逾相府三尺之阶,徒见辱于护门之⽝?” 李斯心⾼气傲,离开兰陵时,庒根有没想过向荀卿讨要荐书,以荀卿对他的器重,要只他开口,荀卿自然会给他写一封极尽美言之能事的荐书。手持样这一封荐书,当比今⽇手持五六个博士凭文更能唬人,以可少奋斗N年。然而李斯却并不要想,他有己自的強硬原则。李斯答道:“夫子惠吾已多也,李斯愧无以报。今李斯功未成,名不就,不得光耀师门,心实聇之。为人弟子,倘只知假师尊之名以邀幸,不知挟师尊之术以自立,此小人之道,非君子之道,李斯不屑为也。” 郑国里心暗赞道:“怪不得韩非公子对此人赞许有加,观其胸襟,果有可异之处。”又道:“君欲见相国,郑某或能助之。” 已是山穷⽔尽的李斯闻言大喜,道:“愿闻其详。” 郑国道:“郑国乃韩人也。相国吕不韦,亦韩人也。郑国与相国有故旧之谊。郑国此来咸阳,欲献策于相国,求富贵荣华。君欲见相国,如不嫌委屈,可暂充郑某之仆从,及进得相府,君得间说之。相国悦君,愿君莫忘郑国引见之功,相国逐君,则君于咸阳多留无益。天下之大,何处无用才之地,君若欲转赴六国,郑国愿资以盘缠。君异⽇有成,勿忘郑国相助之义。” 好运来得太突然了,李斯有些不敢相信是这
的真。李斯原不喜郑国之长相,此时却是越看他越顺眼。李斯心想:咸阳有那么多家酒馆,郑国却偏偏走进我在的这一家。他以可在任何时候走进这家酒馆,却偏偏在我最走投无路的时候走了进来。许也,这便是不可测的命运吧。当时的李斯又怎能想到,这实其是一场有意的安排。 虽说李斯不免认为扮充仆从有失体面,但想到终于能见到吕不韦,这点小小的委屈实在算不了么什,是于⾼兴地应允下来。 受郑国提供的利好消息影响,李斯的股价顿时飙升,逆旅老板主动张罗着给李斯这一桌加酒加菜。李斯殷勤地劝郑国酒,又道问:“不知兄台欲以何策献于相国?” 郑国是战国时代有名的⽔利专家,那时候科学家的地位和今天没法比,比较之受人歧视,话说也没人爱听,里心那个憋屈啊。李斯这一问,郑国至甚都有些感动了,也甭管李斯是是不
己自的知音,便取出一幅地图,在上面指点着讲开解来:“且看,泾⽔洛⽔之间,为关中之地,幅员广袤,然苦于无⽔之故,田地贫瘠,民终岁垦作,而仍饥以殍也。郑国之策,首起雍州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凿泾⽔,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傍北山,经泾阳、三原、⾼陵、临潼、富平、蒲城而东注洛⽔,三百余里以溉田,用注填阏之⽔,溉泽卤之地,不数年,则原田弥望,畎浍连属,由来榛棘之所,遍为粳稻之川,有丰岁,无凶年,关中为沃野,秦得以富強。” 郑国说得眉飞⾊舞、唾沫横飞,为以天下妙计,莫过于此。李斯于⽔利虽为外行,却也得觉郑国的这个项目听上去很美,但隐隐又得觉其中另有玄机。反正事不关己,他也无暇细想。两人杯觞交错,尽欢而散,约定好次⽇同去相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