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3/4页)
过了一阵子,她有点悄悄地问:“我们不下去吗?” 望月低应一声,才揽着她跃下来。 一落地,她腿一软,差点向后跌去,望月及时一扯,她又“砰”地撞到他身上,闷哼一声,却不敢痛叫出口。 “你也会心虚?” 她吸了口气“我也是好面子的,侯爷一个人看到就算了,不用再多出谁来嘲笑我。”她蠢,居然会中小卫这种圈套! “我…没看到什么。” 她顺水推舟“就是,房里这么黑。”手扯扯他的衫子,原来他穿了睡袍,吓了她一跳,还以为…不用想了,定是她狼狈得多“我下回一定不要这么好奇,城墙失火,殃及池鱼。”虽然她应算是被人放火的城墙。 他的语气有点怪“你好奇?” 相夏至立即澄清:“我以为侯爷绝不会上卫厨子的当,所以倒霉的一定是他,我好奇侯爷会有什么好创意惩戒他,没想到仍是老法子。” 望月低低笑了一声“我难得跟他闹次玩笑,居然弄错了人。” “这个玩笑可真是玩到彻底,贻笑大方。”她自嘲,又道“侯爷,我现在站得稳了,咳,您看…这个?” 他反应过来,忙放开手“是了,你快整好衣衫回房去,还有,下回不要跟着云天一块胡闹。” “我没胡闹,只是凑兴看热闹而已。”她小声嘀咕一句,窸窸窣窣地整理衣襟“侯爷,您想出别的方法惩治卫厨子没有?”顺便替她出口恶气,她没有心思精力搞什么报复,想想都嫌麻烦。 望月沉默一阵“有。” “哦。”她随口说道“如果有趣,别忘叫我一声。” 果然死性不改!他无奈地摇头“没有什么有趣的,倒是也有你一份。” 她马上抗议:“侯爷,这不关我的事。” 望月没理她,微微仰首,眼神穿过屋脊,遥望茫茫苍穹“我要罚他离开边关。” 她的手顿住“这个惩治重了些。” “我遣他回乡,是早就决定的,他来了四五年,是该回去的时候了。”他怅然地叹“有的人,想回也回不得。” “侯爷可以辞官。” 望月哑然失笑“居士说得好轻松,哪里有这么容易。” 她隔着黑暗寻找他的视线“放不下便说放不下,何必找借口。” 寻到的视线燃着光芒,坚定不移“是,我是放不下,家业有人承继,我很放心;但边关也要有人来守,边城百姓与军中兵士几十万人,这个担子总要有人来扛。” “大明山河不是靠一人撑起的。” “朝廷有心抗敌,有人效命,我就能走;无人可依,就由我来担。” 他答得傲气,让她无话可说,只得暗叹:“侯爷说惩治也有我一份,就是说我也得走了?” 又是一阵沉默,才听得他轻轻道:“我接到急信,说老王爷病重,我要在近期内赶回京城,你…”他像是很犹豫,很少见他这样吞吞吐吐“你、你是想…” 相夏至心一跳,忙道:“唉,我离家这么久,早该回去的,念在与侯爷交情,才暂在府上打搅,眼下侯爷回京,我这个食客也享受到头,该识趣告辞了。” 这句话顿时像一盆冷水,将望月半吞半吐的话浇了回去。他心绪翻腾,想说什么,却又无从开口,最终只得叹了一声:“你打算几时启程?我送你。” …***… 虽然风有些萧瑟,场面有些冷清,但相夏至已经非常满意。就算没有旷野放歌的洒脱,纵马飞奔的豪情,这样平平淡淡的送别,总比卫厨子被强迫离军时凄风苦雨,像个被遗弃的孩子也似的抱着护国侯大哭的恐怖场景好得多。 本来张参军一干送行人等在帐外准备最后再与卫厨子笑闹一番,偷瞄到里面情形后,各自偷咽口唾沫后悄悄溜回去,当做从不知道军里曾有过卫厨子这个人。 很好笑,可是她知道望月笑不出。亲人离别,从此相隔万里,两地遥望,谁能笑得出来? 但是,此刻轮到她启程,却不能不笑。 她微笑道:“侯爷,您不用送了,商队有护卫保镳,带着我一道不会出岔子,您回吧,景大人还等着呢。” “我没有应他较量,他爱等便等。”他坚持“我送你过山口。” 商队在前头一行浩浩荡荡,两人跟在后慢慢踱行。相夏至心中微叹,上次也是要走,甚至不惜利用敌阵困他伤他,后来却因他一场剑舞、一个笑容而暂留。她向来易感于一刹那的怦动,常常兴致起而忘形,可过后也更能冷静思量。在边城暂住的日子悠游而闲适,望月待她极厚,但是,该走还是要走,他的身边,不可留。 山径两旁招展着无数不知名的黄色小花,在风里摇摇曳曳,分外绚丽,温暖的色调看得人心头和煦舒服,反倒感受不到离别的帐然。 望月看了她一眼,正想开口,不知从哪里响起一阵山歌,豪壮丽深情,由粗嘎的嗓子唱出,格外缠绵… 好酒阵前喝, 黄花十里歌。 马奔遭日月, 快走踏山河。 问谁家儿郎, 吧吗把脸遮, 妹子要走了, 扮来送送车… 相夏至“哧”地笑了出来,手半掩口,觑向望月,见他面上不甚自在,不由更是难以自禁,半扶了他的肩,笑得浑身微颤。直到被指节扣在额上,才“哎呀”一声很努力地止了笑。 她忽地伸出一只手,掌心向上,摊到望月面前。 他不解“干什么?” “侯爷,我要走了,您不在临别前赠我点什么以作纪念吗?” 望月没料到她竟突然跟他讨东西,一时颇为意外,想了想,也不知该怎么回答。 相夏至便自行做主,在他身上搜了一搜,摸出一只笛子,笑道:“这个送我吧。” 他看着那支老旧的笛,笛身略见斑驳,留下岁月的痕迹,那不是买的,是很久以前托人从扬州捎来的一竿翠竹,闲时削制成笛,幽幽吹赋,伴了他许多年寂然时光。 点了点头,他轻声应:“嗯,送你。” 说了这几个字后,他就不再说话,相夏至也不引他开口,两人默默走着,踏过嫩黄的小花,踩在微显荒凉的商道上,相夏至偷瞧他,他在瞧一地的绿。 很快到了山口,南下的商队要加快脚程,有人在前头遥遥地喊:“相居士,上车吧…” 她应了一声,笑容如常“侯爷,我走了。” 望月深深地看着她,没有说话。 她开始往前赶,疾行几步,又一回头,想再道一句“保重”之类的话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