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2/5页)
雨作画的景象。 “七哥说,他一生自负潇洒,从无任何事可以令他割舍不下,唯有为采一株青莲,几乎耗尽他全部心血。但他依然无怨无悔。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会等到青莲盛开的一日。” 君碧幽叹问道:“你们慕容家的男人,都这样痴情吗?” 慕容雪一笑:“别人我是不知道,不过七哥和九哥的确都是痴人,如今我是领教了。”她再递上一张纸笺:“这是他在苏州大醉后而作。” 君碧幽再打开那张纸,上面是一笔狂放的草书,显然写诗时,持笔人已醉得不轻,但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仍是令人动容: 夜半细雨落梧桐, 觉来桂棹兰舟空。 昨宵春梦, 又付予、湖烟柳尘中。 我欲入云深处, 仗剑问天公: 为何人生长恨水长东? 水向东, 迢迢总无穷。 几点流萤寒星夜, 小舟听晚钟。 碧水依痕, 影聚还碎, 英雄寂寞似孤鸿。 唯恨太匆匆, 无人共从容。 伤心地, 飞乱红。 桃花也问不相逢。 何处觅芳踪? 南北西东。 醉时魂梦与君同。 莫笑我是痴情种, 知我者, 青山、明月、风。 握着纸笺,一滴清泪忽然滴落其上,而落泪之人的唇边却是如梦一般满足的微笑。 何必一定要苛求他肯不肯改变自己去适应这种生活呢?何必一定要等到他亲口说出那个字才叫完美的感情?有了这幅画、这首诗,什么都不用讲,已经足够了。最能相知相守的感情不一定需要拥抱,也不一定需要誓言,只需一个深情凝视的眼神,一种心照不宣的心领神会,便已是人间情感的极限。如今她已拥有了,别无所求,只希望现在回头还不算太迟。 “他在哪儿?”她的眸子焕发出从未有过的神采,慕容雪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微笑着回答:“前几日听说他在京城,后来似乎去了临城。” 君碧幽点点头。 莫待东风酬知己,明朝执手结兰襟。 与辽国的谈判进行得果然不是很顺利。由于双方在很多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所以只是象征性的签署了几条协议以向自己的国主交差。 明天,辽国的代表就要回国了。明枫独坐屋中,望着桌上一灯如豆,愣愣地出神儿。这几天与银萝天天见面却好像是天各一方。明知道她的眼里全是希冀与盼望,他却硬是狠下心不去理睬。他深知彼此的出身相距遥远,再加上民族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今生若想再像初认识时那样无拘无束地在一起已根本不可能了。这能怪谁?怪今生无缘吧。谁让她竟是辽国的公主,而自己却是中原的守将。 外面传来轻轻的叩门声,明枫扬声道:“是谁?进来!” 门开了,站在门外的却是银萝。她忐忑不安的表情因为被冷风吹红了脸而显得更加楚楚可怜。 明枫站起来,哑声道:“你来做什么?” 银萝从身后拿出一个酒壶,声如蚊蝇:“明天我就要回去了,想再和你喝一杯酒,行吗?” 明枫想拒绝,可是眼看她的头越垂越低,还是板着脸道:“进来吧。” 银萝将酒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分斟在桌上的两个茶杯中,举起一杯:“这一杯是感谢你曾给与我的照顾。” 明枫端起杯,往事历历在目,触痛人心,不去多想,他一饮而尽。 银萝再斟一杯:“这一杯是祝你我两国今后能够和平相处,永无兵戈。” 明枫再饮。 “这第三杯是祝你…今后幸福。”银萝的声音微微发颤。明枫举着杯的手也迟迟未动。两人的心头都有着千言万语,但此刻,似乎在彼此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大山隔断了所有的情感。两人相对而立了很久,银萝幽怨地看着他,终于先忍不住了:“你…不想对我说什么吗?” 明枫不说话。 银萝再道:“这次回国,我就再也不可能出来了。我父王已经答应了诘利莫叔父,把我许配给他的儿子,回去后就要成亲。” 明枫的手一抖。杯中的酒几乎洒出来。但他只是将那杯子握得更紧,不发一语。 银略拼着他这个样子,实在有气,再逼加了一句:“也许我们今生都不可能再见面了。你连句告别的话都不肯对我说吗?” 明枫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个杯子,不知道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究竟听进去没有。 银萝气馁了,抛下杯子和酒壶,疾步奔到门口,但是,她忽然又站住了,停伫片刻,忽然转过身,又奔了回来,爆发着冲他喊了出来:“你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不说出来?你知不知道你这样不动也不说更容易伤害人?我只要你一句话,哪怕是最残忍的,我只想听你亲口说出来!”银萝激动得浑身都在发抖,泪水爬满了一脸。 明枫将高举着杯子的手缓缓放下,深深吸了口气,也不去看她,无奈地说道:“你真想听?那好,我就给你一句话,我…” “不!不!别说!什么都别说了!”银萝忽然倒退数步,拼命地摇着头,迷乱的眼神中更多的是惶恐:“算了吧,我现在什么也不想听了。”她抽泣着背过身,努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至于恸哭出来“还是给我一点可以幻想的余地吧,这样当我独自回到故乡,深处高楼幽阁的时候,还可以幻想在遥远的中原,还有一个深爱我的人在等我。” 那悲哀到近乎绝望的声音在一点点撕碎明枫的心。他回头看到银萝剧烈抖动的双肩,一只手慢慢抬起,但尚未触到她时,她已飞奔而去。 此时,任凭强劲的冷风从大开的房门外呼呼吹进,明枫都僵立原地,浑然不觉。 同一刻,在临城的一座小山之上,一个白衣人手持一管碧玉长箫幽幽地低吹,箫声随风飘散到很远,凡是听到之人都心襟动摇,难以自持。为何这箫声会如此悲凉?似乎有伤心暗藏无数。 那持箫人瞳眸如星,白衣如雪,长袖飘飘,几绺发丝零乱散下,在风中自由地摇曳,远远看去,他立于山上,恍若一只孤独的白鹤。 箫声响了很久,不知为何忽然嘎然而止。持箫人抬头仰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苦笑道:“说什么一片痴心日月可鉴,苍天可表,如今我却是问天天无言,问地地无声,问星星无光,问月月不明,问云云且散,问风风飘零啊…”他拿出放在身边的一个酒壶,猛灌了几口,以箫击节,竟然在山边舞边歌起来:“花残叶堕,举目处、无穷碧落。秋索索,桃花阁上,半巢燕窝。伊人愁可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