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Chapter19我们一路同行 (第9/10页)
鸡啄米似的点点头,然后边附和边伤感“其实,如果没有你的存在我也可以这么幸福的。杨亚樨会是个好丈夫。” 朱晓晓很无奈也很郁闷,苏菲菲的离别会怎么成了她的批斗会。不过,这事确实和她有关,她也算是有口难言。转念又一想,如果能让苏菲菲开怀一笑,批斗就批斗吧。谁让她们是朋友呢! 车站送别那天,朱晓晓还不清楚苏菲菲到底要去哪里。她不知道苏菲菲的真正意图,那丫头似乎存心和郑州的一切划个句号。朱晓晓放心不下坚持要买站台票,她要亲眼看苏菲菲上车,她要清楚苏菲菲的目的地是哪里。 苏菲菲拗不过,无奈之下说,先去北京吧,一来感受感受祖国首都的庄严大气,二来政治中心总归会少一些侈靡之风吧。 听后,朱晓晓心中极其难受。 检票进站前,苏菲菲说,其实那天杨亚樨转身离去时的背影比李涛还要落寞还要孤寂。 苏菲菲提到李涛时语调里没有丝毫嫌恶怨恨,朱晓晓甚至能从中感觉到一丝留恋一丝歉意。 然后,苏菲菲头也不回走了。 之后的三年内,朱晓晓一直没有她的消息。第四年,再次接到她的电话时,苏菲菲人却在杭州。那时候的她在一家幼儿园工作,她说和孩子们在一起她很快乐。还说,她还没有再谈感情的欲望,至于什么时候会有,她也不知道。 桐桦自巴黎带来了不少礼物,忙碌两天处理完商场的紧要事情。他和朱晓晓两人来到朱家。 朱母朱父分别与小两口谈了一次话。 朱母和桐桦在客厅。 桐母说“我想要你一个态度。如果亲家母与晓晓之间再有矛盾,你能不能站在客观角度去看待问题。帮理不帮亲。你不能每次出现问题后都把晓晓送回来吧?” 岳母的话没什么错,要求也极其合理,桐桦却有些为难。实话说,是母亲不对的地方多一些。至于小妻子,多数属于正当防卫吧。虽然有时候防卫有些过当。但是,让他去指责母亲,他做不到。 桐母对这个态度却是志在必得“如果你觉得为难,晓晓可以暂时住在我这里,什么时候你觉得这个态度你能给我,晓晓什么时候跟你回家。” 本就不擅处理家庭关系的桐桦进退两难,在心中略微权衡后答应了,其实,答应的同时他心中还有侥幸心理,他想,以现在情形来看,母亲与小妻子关系已向好的方面发展,应该不会再出现矛盾了! 桐母拍拍桐桦的手“桦桦。不要怪妈逼你。我和你爸觉得这方面的事上你处理方法有欠缺,晓晓委屈些不要紧,我们担忧这些事影响到你们的婚姻。我和你爸始终觉得这种事男人的作用就是两方调和,而不是让一方一直退让。” 桐桦连连点头“我会注意的,妈。” 本就对桐桦十分满意的桐母觉得批评过还要适当表扬一下,于是,她说“我和你爸相信你的人品,也放心把晓晓交给你。我们相信你能让她幸福。所以,别让我们失望。” 桐桦仍边一直点头“你放心吧,妈。” 朱晓晓和朱父在书房。 朱晓晓对这次谈话丝毫不重视。她拿着衣服在朱父身上比划,说“爸,这件衣服超适合你。没想到你女婿眼光这么独到…。” 朱父笑看着眉飞色舞的女儿“丫头,你满意目前的生活吗?” 朱晓晓动作不停“还可以啊。” “还可以是什么概念?爸问得是不是满意?” 朱晓晓这才意识到这次谈话老爸很郑重,于是,她把衣服放在书桌后的椅子上,说“目前还满意。” 朱父示意朱晓晓坐下来,然后,又轻叹了口气“虽然说选择结婚就应该勇于承担这个婚姻带给你的一切,可是,如果带来的是不能承受的负担,爸爸并不是老古董,离婚也算是明智的选择。每个家庭都有不同,人与人也有差异,就如桦桦,清醒的头脑只用于处理工作上,涉及到家庭问题却很糊涂,我和你妈很担忧你们未来的生活。” 朱晓晓心里暖融融的,她摇摇朱父手臂“你们放心吧。如果真到了不能承受的那天,我会有所选择的。” 朱父脸上的故作严肃难掩眼中慈爱“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朱晓晓心中感动,人却调皮地冲朱父眨眨眼睛“人家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以前我不信,现在信了。” 朱父含笑拍一下朱晓晓,很慈爱地骂“死丫头。” 谈话之后桐桦很有思想压力,他不敢想像如果再起家庭纷争他该怎么做,他没有指责母亲的思想准备,他很明白,在婆媳关系这方面,他和母亲沟通不了。因为他尝试过一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甚至,结果比他沟通之前更差。很显然的,他也不能再把小妻子送到岳母家,因为那无异于把自己放在加热的电饼铛中两面烘烤。 因此,他小心翼翼暗中推进家中两女人的关系。手段尽管简单而拙笨,但效果却很明显。 例如,去上海洽谈业务顺带陪母亲参加她同学会回郑后,他会把自己购买的礼物说成母亲送给小妻子的,附带把母亲在同学会中夸赞小妻子的话复述一遍,于是,母亲难掩心中高兴,看小妻子的眼神也越发慈爱,小妻子也很兴奋。 又如,带朱晓晓外出应酬时,桐桦会很细心地带回几样特色点心,他会对母亲说,小妻子觉得很好很适合老人家食用。结果,小妻子开心,母亲很感动。 当然,桐桦做久了,朱晓晓和桐母都明白他的苦心。两个女人从心内来说都心疼这个男人,于是,很自然的,两个女人很主动的把关系进一步再推进。 这种状态持续到几个月后的一个周六,中午,典型上海男人桐父做了满满一桌子菜,一家四口人边吃边畅谈。其实,以前桐家人饭桌上是禁止高谈阔论,可是,话痨朱晓晓总忍不住,桐桦也觉得朱家饭桌文化很有趣,于是,在两人无意识的带动下桐家老俩口也不自觉受到影响。而且,老两口只有在这时候才能有与忙碌儿子深入交谈的机会,于是,桐家的饭桌文化一发不可收拾。 桐父用公筷为儿子挟菜“如非必要,尽量不要在外面吃饭。家里做的不止卫生放心,营业搭配上也更合理。” 桐桦顺手接过公筷,放下“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