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4/5页)
“她应姓许。” 小邓松口气。 猜错了,没有关系。 “那韶韶为何改姓区?” “因为香如来到本市,曾嫁与一位姓区的先生,两年后离异。” 小邓轻轻接下去说:“而这位区先生,正是苏女士的丈夫吧?” 苏女士颔首“那时韶韶很小,不记得他。” “他叫区永谅。” “是。” 轮到邓志能沉默了,他不能理解五十年代一位年轻寡妇的心理状况,故不能批评姚香如急急再婚匆匆分手是否多此一举。 “我们四个人原是同学。”是照片中那四个人。 邓志能温和地说:“苏女士,那已是多年前的事了,况且,其中二人已经逝世,往事,可忘即忘,对大家都有好处。” 苏舜娟看着他“如果可以忘却的话,我不会到这里来旧事重提。” 邓志能全神贯注“我必须保护韶韶,我是她丈夫,她世上唯一的亲人。” 苏舜娟为难到极点。 小邓吁出一口气“从头说吧,从头讲会不会好—点?” “你没有那么多时间。” “我听一位编剧家说过,世上没有三句话不能交待的故事。” 苏女士生气了“这是真事,并非故事。” 邓志能摊摊手。 苏女士不愧是个高手,她吸一口气,说道:“当年,有四个年轻人,两男两女,在同一家大学念书,感情非常好,稍后,那两个男生,同时爱上姚香如。” 苏女士声音内透露一丝无奈,一丝苦涩。 邓志能蓦然抬头,呵,的确是苏女士在说,是一个爱情故事,爱情故事并无年代之分,一直荡气回肠,他被吸引住了。 苏舜娟微微笑,深沉眼神似回到那美好的五月天去“香如爱的是许旭豪,他们未得家长同意便订了婚,你看到那张照片,是在订婚那日拍摄的。当时,姚香如家长并不赞成。” “为什么?” “因为许旭豪身份暧昧。” “什么身份?” “年轻人,你对本国历史太不了解了。” “当然,我们读历史只读到辛亥革命,且用英文答试题。” “为何不自修求知?” “我考上了医科,每日得死读十八小时。” 苏女士叹口气“强化教育搞得真成功。” 邓志能看着她“许旭豪,是一次运动中的党员吧?” “是,他相当明目张胆,并非地下党员。” 邓志能唏嘘,韶韶感情激动时,他老劝她:“喂,请你控制你自己,我们不是搞革命。”没想那也许是遗传因子发作。 “那是一次流血革命,战斗激烈,一夜,许旭豪和许多大学生一样,失了踪,没有再回来,我们只得匆匆带着姚香如南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许旭豪是危险人物,为何接近他?” “香如不理这些。” “那你呢?” “我对政治一无所知,但我一直喜欢区永谅。” “这样被株连,岂非十分无辜?” 苏女士没有回答那个问题,双目看着远处。 邓志能很低声地说:“我猜想那时你们都非常非常年轻。” 苏女士苦涩地笑“革命、恋爱,都必须非常年轻。” 邓志能给接上去“过了二十五岁,还是改良生活要紧。” 苏舜娟说:“我没想到的是,香如并没有把往事告知女儿。” “你且说一说,三个好友,如何失去联络?” 就在这个时候,医院扩音器大叫起来“邓志能医生,邓志能医生,急诊室找。” 小邓马上站起来回应。 苏女士马上说:“在听完整个故事之前,暂且莫向韶韶透露真相。” “是。” 邓志能匆匆转头向楼下走去。 现在,心静了下来,他犹豫了,该不该先把这一节会面过程向韶韶坦白呢? 他感觉到一股压力。 可恨他没有时间听完整个故事,可是凭他的智力,也许可以凭已得资料拼出一幅图画。 他自沉思中走出来“韶韶,我有话同你说。” 一转头,发觉韶韶已经熟睡。 小邓啼笑皆非。 他轻轻说:“伯母,你可以放心了,韶韶完全不像你,韶韶本性如猪,聪明、爱玩,从不关心明朝。” 他替她熄了灯。 这当然是因为他疼她的缘故。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人永远又小又笨,需要怜惜照顾,可是假使你不喜欢他,他马上变得老谋深算,是只妖精,必须好好提防。 韶韶当然不如丈夫所形容的那般不济,可是在邓志能眼中,她不会长大。 轮到邓志能做那个梦了。 他在书房填税表,忽然听见咳嗽声。 他抬起头来“伯母?” 他没有改口叫岳母,那时,他与韶韶尚未结婚。 他站起来,走出书房“伯母,是你吗,你如果有话,可以同我说。” 他听到轻轻的叹息声。 他肯定那是伯母,不禁心酸侧然“伯母,你看韶韶生活得挺好,你还有什么不放心?” 这时,有人推他,他惊醒,发觉自己不知什么时候,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推他的正是韶韶。 小邓疲乏地笑“爱妻,你可有表演三盖衣?” 韶韶关心的说“你做恶梦?嘴里呵呵连声。” “我梦见伯母。” “她怎么样?” “我并无实际看到她,我只听到她叹息。” 夫妻俩握着手良久。 第二天,邓志能主动找苏舜娟女士谈话,约好在医院附近一个公园见面。 邓志能脸上不是没有若干忧虑的“上次我们说到你们三人失去联络。” 有一个冰淇淋小贩推着三轮车过来。 小邓忍不住,买了两筒香草冰淇淋,一个给苏女士。 苏女士说:“坦白说,自从看到姚香如的讣闻后,我同区永谅就一直失眠。” 小邓微笑。 他仍然爱她。 果然,苏女士说:“他一直爱她。” “那,为何离异?” “她嫁给他一则是感恩图报,二则是想从头开始,可是事后发觉根本不能忘却过去,故毅然离开了他。” 她没有错到底。 在那个时候,不愿错到底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但孤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