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第3/3页)
跟去。 庞英杰坐当中,翠仙站他身后,四海立他左边,摄影师用一块黑布遮住机器及他自己的头,蓬一声,亮光一闪,四海吓一跳,连忙紧紧闭上双目,翠仙取笑他“乡下人。”她说,结果照片出来了,拍得非常好,清清楚楚三个人,真像是元神出了窍,被捕捉到关在纸上。 四海紧紧把照片收好,有机会,叫人带回家去给mama看。 翠仙劝:“储够钱就回去吧,最要紧置间屋,买块田,落叶归根。” 翠仙取出亮晶晶一枚金币“你收着。” “我没地方放这等贵重的东西。” “我带你去银号,放在他们那里。” 难怪何翠仙时作西妇打扮,果然,华人只能自后门进去,偷偷摸摸,据说,不是银行势利,而是怕其他人客尴尬。 翠仙笑“连带我们的钱,都低人一等。” 四海不语。 “你知道柯德唐住的那个山?叫英属产业,不卖给华人。… 四海好奇“哪些中国人那么有钱?,, 翠仙嗤一声笑“你以为华人统统是瘪三?不少人金山银山背着走,檀香山有富翁种甘蔗发的财,想到这里买地盖房子。” “不卖给他?” “不卖,那个山头统住白人,怕华人住脏。” 四海哑了。 “四海,你自己好好保重。” “你也是,翠仙姐。” 庞英杰自维多利带回消息,同胞们终于愿意顺天应命,乖乖交出入头税,他苦笑“在人檐下过,焉得不低头。” 带着妻子回交技利去了。 再过了大半年,四海也已筹到这笔款子。 他取得了户籍,收到正式证件时,双手颤动,感慨万千。 万多名华工,几个如罗四海般幸运! 当年入境的公文是假的,把他报大了岁数,也好,他干脆学做大人,成绩斐然。 柯德唐的合约完工了。 外国工程人员庆祝了三日三夜,报馆差人来拍照登在头版,四海买了莫地港快报及百年日报回来看,照相中只见柯德唐站在铁路路轨当中,两撇大胡神气活现地往上翘,四周围挤满洋人,均咧开嘴笑。 一个华工也不见。 果然,也没有骡马。 万多名华工,来到异乡,为着菲薄的薪酬,香外国人这条命派铁路立下汗马功劳,不少还赔本性命,可是,功成后,无一言一字一图记载。 华人的血汗只似影子。 那日,他到柯家话别,强忍着气,无甚言语。 柯德唐在四海面前讲到他独到的眼光:“本来有人劝我到爱尔兰招募工人,谁会猜到瘦小的华工能担此重任?我当初只敢用五十人,谁知他们手足敏捷,一下子搭起帐篷,煮好米饭,一如一生生活在西埃拉山中似,哈,可是一直还有人反对输入华工,我火光了,后来,连首相都在国会说:“没有华工,没有铁路。” 四海一言不发。 他静静走到园子去。 柯家背山面海,风景秀美,一如图画。 有人在他身后,四海看到长长一个人影。 他没有回过头去。 他知道这是谁。 他听到沁菲亚柯德唐的声音:“我们要搬到渥太华去了。” 四海隔一会才答:“我听柯先生说过。” “对不起,我曾叫你支那人。” 是迟来的道歉,不过四海接纳“我是中国人。” “还要多谢你救了我的命。” “应该的。” “或许,我应该有一个中国名字。藉以记念。” 四海微微仰起头。 “你可否替我取一个中文名?” 四海沉默,过了很久很久,他以为她走了,但是没有,那个影子还在。 他说:“翠仙,你叫翠仙吧。” “那是什么意思?” “绿玉仙子。” “多么美丽的名字,谢谢你。” “不客气。” “再见,四海。” “再见,柯小姐。” 再看时,影子已经消失。 四海缓缓转过头去,看到沁菲亚已走近屋子,衣服飘飘,宛如仙子。 “长得真美是不是?” 不知几时,黑人管家已站在跟前。 四海不敢露出任何表示。 “柯太太想亲上加亲,把沁菲亚许配给她表侄。” 四海只说“我得进去同柯先生告辞了。” 柯德唐送西四海一管自来水笔。 至今,四海拥有两支这样名贵的笔,虽然他从来不用。 他帮柯家打点好一切行李。 柯德唐走后,四海接到消息,何翠仙生养了,是一个女婴,信中言若有憾:“果然生个赔钱货,命恁地苦”但是母女平安,万幸产后她身体很快恢复健康。 铁路已铺在往葯帽站,跟着去速流站,很快到勒珍那。 华工有些跟着路轨走,有些回乡,有些流落在温埠,找些杂工做,大半不愁生活。 温埠日渐兴旺,爱尔兰裔移民成群自利物浦涌至,长途跋涉,扶老携幼,女人用头巾扎着头,手抱的婴儿不安地哭泣,男人紧张彷徨,他们听说铁路是奶与蜜之路,总比在爱尔兰的沼泽捱饿的好。 四海听说,一日最多曾涌进三千名移民,光是姓凯利的就有五名,全无亲戚关系,其中一个凯利拿到合约,专门殓葬华工,还有一名是职业赌徒。 也有人问过四海:“此地是否真有奶与蜜?” 四海回答得很滑稽:“假使你养牛养蜜蜂的话,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