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3/9页)
堆,女孩子又是点头,然后,那女人又进去了。 晒好衣服,她又去淋花及淋那青葱的着前。 然后她由屋里搬出一张藤椅来,边吃饼干边看海景。 一会才拉起椅子进去。 由于她一直没有抬起头,因此,看不到她的样子。 她穿了条米啡间条的棉布花裙,松身的,连身材也不大显现。 看见她,钟宇希又想起昨天看见的美人儿,两个人年纪或许相差儿年,但际遇显然有天渊之别。美人儿有菲佣为她荡秋千,衣服又时髦、美丽,像个白雪公主。 这女孩子要做不少家务,任何人都可以指使她,像灰姑娘。 他见过两个邻家的女孩…—个是公主,一个是灰姑娘。 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和灰姑娘都很可爱,但她们呢?暂时无可奉告。 单看外表,当然是公主动人。 吃晚饭时,钟宇希和祖母聊起来了。 “邻家的女孩?她是乘孩子,叫汤铃。” “她家环境应该不错,好像还有菲佣。” 中等人家,有生意有屋有车有佣人,那菲佣去年才请来的。” “她家有许多人吗?” “通常三个,最多四个。” “菲佣应该可以应付家务,为什幺还要主人做工?” “你看见汤铃在做什幺?” “菲佣叫她晒晾衣服,还有一个中年女人叫她浇水淋花果。” “汤铃这女孩子好命苦。” “祖母,你认识她?” “傻小子,我们做了几年邻居,我看着汤铃一天天长大,怎会不认识她?” “若大官不是去美国念书,他和铃姑娘可能做了好朋友。” “若是她真乖,我倒想她做我meimei,我只想有个玩伴。” “乖,汤铃乖,那孩子有情有义。就是命不好,她十岁左右,父亲就去世了,她和母亲汤太太有着一笔遗产,本来也生活无忧,又有两个忠心老佣人,当中一个,还是把汤铃带大的。” “中年女人就是汤太太?” “不,不是,汤太太年轻守寡,意志薄弱,抵受不住甜言蜜语,便跟了个叫庄永强的男人,婚后一家三口搬进来,也很快乐…” “谁知有天,来了个叫庄珍宝的女孩子,说是庄永强的女儿,汤太太吓了一跳,因为庄永强告诉汤太太他从未结过婚。”钟老太吃炮饭要喝茶了:“还是叫阿银说,她比我还清楚。” “我和汤家两个佣人比较接触多,以前的事,都是她们告诉我的…汤太太对于庄小姐的出现,十分气怒、后来不知道庄先生用什幺方法,庄小姐终于可以留下来,一同居住…” “不到半年,有天晚上,突然来了位庄太太,原来她才是庄先生的正室,庄小姐也是他们夫妇的掌上明珠,汤太太气得要生要死,大吵大闹,当天晚上,大雷大雨,老太一早就入睡了,我被雷声惊醒,去察看窗门,发觉邻家灯光通明…” “像不像粤语长片?”钟老太摇着头说:“第二天一早,阿银告诉我,我说可能是她忘了关电视机…” “我每天去买菜,都约同汤家女佣结个伴,因为这儿离菜市场,最快要走二十分钟…谁知道她们看见我,都向我哭诉,一个说汤太太半夜给庄先生谋杀了,另一个说汤太太被庄先生迫疯,离家不知去向…” “汤太太不见了吗?”宇希忍不住问。 钟老太和银姑都摇头。 “会不会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她就算走,也会带同铃姑娘,铃姑娘是她的命根子。” “她被迫疯了,自然顾不了那幺多。” “但是已几年了,这几年任由姓庄的一家薄待她的女儿,都不回来领回她?” “还有,我们前几排屋,直下去有个海,第二天下午,有人发现海边有只鞋子,两个佣人认过,证实出事那晚,汤太太就是穿那鞋子的。” “那幺说,汤太太是跳海自杀了。” “但找不到尸体。不过,那件案也惊动了官府,两个佣人还出庭指证庄先生谋杀汤太太,可惜是她们一时之愤,根本毫无证据,结果当失踪案处理。” “这事发生了多久?” 钟老太看看银姑:“三年多了!当时很轰动,没有人不知道。” “那女孩子呢?” “她已经升上中学,十一二岁。” “她应该懂事,一定很伤心。” “很伤心,天天哭,我们最关心的就只有这个小女孩,幸好当时还有两个汤家忠仆。” “她们呢?怎幺又换了菲佣?” “事发后不到半年,便被姓庄的加罪名赶走,插赃家祸,说她们偷钱、偷古董,吵到差馆去…”钟老太又口气:“两个忠仆离去前,逐家逐户叩头,请我们多之照汤铃,不让姓庄的刻薄、虐待、陷害…那幺忠心,很难得。” “姓庄的一定知道。” “他怎能不知道?有一天,庄太太打了铃铃一个巴掌,上学时被一位街坊发现,他马上通知好几户人家,上门找姓庄的理论,姓庄的道歉又保证,还当众打他老婆,庄太太又认错,又叩响头…唉!演戏一样。” “以后谁看见铃姑娘都检查她,找伤痕…” “那女孩子年纪也不小了,受虐待为什幺不向邻居求救?若有困难,你也会帮她。” “帮,一定帮,一方面受人所托,另一方面,孩子无父无母,也够可怜,谁都肯出头。但这孩子就能忍,既不向人诉苦,也不求饶,我们只好自己费心些。” “既然姓庄的都不是好人,那女孩子为什幺不去投靠其它亲戚?” “听汤家两个佣人说,他们没有什幺亲人,特别汤太太跟了姓庄的,连远房亲戚都不来往了。” “无亲无故,又被人欺负,真可怜,庄太太还那幺凶。连菲佣都欺负她。”钟宇希对汤铃的身世十分同情。 “奴才总是狗眼看人低,至于庄家一家三口,在屋子里骂骂喝喝铃铃,自然难免。但出外,就另有一副面孔,每星期一行四人去吃茶,都要铃铃穿得漂漂亮亮,回来又给她买大包小包,做给街坊看…总之,一铃吃饱,穿暖,有书念,不被她们虐待毒打,屋子里的事,我们始终是外人,很难二十四小时守着。” “姓庄的一家,吃铃铃的。住铃铃的,应该善待她。” “还有汽车、钱财…铃铃根本是他们的摇钱树。” “可惜姓庄的没有良心。” 树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