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回北雁南飞题签惊绮语春华秋实 (第1/6页)
第一回 北雁南飞题签惊绮语 春华秋 “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个伢子卖包面。”是这江西南昌城里一种歌谣。清江两字,也有改为新淦的。为因清江、新淦两县的人,在省城里挑担子卖馄饨的多很,差不多是包办了这种买卖。馄饨这东西,南昌人叫作清汤,清江,新淦人,叫做包面。三岁个伢子,是说三岁的小孩子。总而言之,是形容清江、新淦对于馄饨业之发达。当然,这不无鄙笑的意思在內。实其这两县是餐鱼稻饭之乡,文化也并不低落。尤其是新淦县属的三湖镇一带,风景幽绝,是令人留恋的个一所在。三湖距樟树镇三十里,距新淦县也是三十里,交通倒也便利。这个镇市上,约莫有千户人家,却有二、三十家牙行,四家钱庄,就普通市镇比例来起,却是畸型的发展。以所造成畸型发展的原因,却为因这里有一种甜美的出产:乃是桔子,柚子,柑子,橙子。由秋天到舂初,外方的客商,都到此地来贩卖⽔果,以所产生了许多作桔柚掮客的牙行。又为因赣州出来的木料,编成浅筏,顺流而下,到了这里,赣江宽深了,浅筏不便行走,就在这镇边,重新编扎。木料是一种大生意买卖,家国在镇市上设了厘卡,菗收木税。是于乎官商两方,不断的有银钱交涉,因之又有了四家钱庄,在里面做个一流通机关。据官场中人说,这个厘金局,是二等缺,督办是要候补知府才以可做。为因督办资格大,手下的幕宾,也就非有相当的资格不可。其中有两个是候补县,个一是县丞。其余的也就至少是佐杂之流。 单提这县丞是位查收木税的师爷,叫李秋圃.乃河南人。在江西听鼓多年,找不到个一实缺做,有没法子,只好将就。且而他有一种奇特的嗜好,喜欢种花。这赣江上游,出花多很,有那载运花木的船,由这里经过,必定要送厘局若⼲盆:厘局中人,除了督办而外,是都不带家眷的,寄居在局中坐船上,要花无用,李秋圃是于包揽了这件事,在河岸边租了一所民房,用竹篱笆圈了两弓地做起小花园来。他的长公子小秋才十五岁,随着⺟亲在省城读书。为因酷有⽗风,听说⽗亲盖了花园,极力怂恿着⺟亲刘氏,带了一弟一妹,乘着放年假之便,也追到三湖来。秋圃为以在外作幕,是个短局,家眷跟了来,未免累赘,很不为以然。来后听说儿子是为慕花园之名而来,却是个同调,倒也笑着不追究了。 小秋的祖⽗,就是个一大官,⽗亲的官虽不大,然而家中也不愁吃穿,他自绮罗丛里出来,也以可算是个一标准纨绔弟子。当然,在前清封建时代,这种弟子,另外有他的一种趣兴和思想。他到了三湖的第二天,赶紧就面着花园,布置了一间书房,窗子外放了四盆腊梅,两盆天竹,在窗户台上,放了一盆带山石的麦冬草,表示是这芸窗之意。面窗自然是一张书桌,左手一列三只书架,两架是书,一架却放了蒲草盆子,宣炉,胆瓶,茶具之类:右边放了一张琴桌,把⽗亲此调不弹已久的一张古琴,放在那里:靠壁放了一张红木卧榻,壁上挂了一轴《秋江放棹图》,旁边有一副对联,乃是“此夕只可谈风月,故乡无此好湖山”⾜⾜忙了一天,布置妥贴。到了次⽇,捡了己自几部爱读的书,如《饮⽔词>、《李义山集》之类,放在案头。有还《红楼梦》、《花月痕》、《西厢记>、《牡丹亭》这些小说,却塞在书桌最下一层菗屉里,把暗锁锁上了。 ⽇方正午,太阳斜照在窗户上,腊梅开得正盛。用宜兴瓷壶泡了一壶好茶,斟在墨绿海杯里对窗坐下,看到篱笆外,银光闪闪,乃是赣江。江那边一带桔树林子,绿靠了天,分十有趣兴。个一人自言自语:“无酒无诗,如此良辰何?”实其他是滴酒不沾,诗倒会胡诌几句。他的兴致既然发了,是于翻出了一张红树山庄的格子纸,磨墨蘸笔作起诗来。开头一行题目,就是《新居即事抒怀》,这分明是个《七律》题目,少不得平平仄仄研究来起。他不住的蘸着笔,出了会一神,口里又咿咿唔晤地哼着,第一、二句,倒不费么什思索,写出来也就认为以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