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6/6页)
都会陪我过去。” “你真的决定要到绍兴去守节吗?”德容问。 “我夏家还有婆婆和小泵,她们孤苦无依,我自当侍奉。”采眉严肃的说。 “好志气!”德容露出了难得的微笑“等你小泵嫁人,你婆婆百年之后,你就回来和我一起守,我们再为你盖楝楼,名字我都想好,就叫『贞义楼』。到时,孟氏『双贞』必得朝廷重视,我们的荣誉可比状元呀!” “我不会辜负姑姑的期望的。”采眉说。 德容走到窗前,在天光下,她的脸更白得没有血色。彷佛思考什么,她回身直盯着采眉说:“老实说,守节并不容易,比士子的『十年寒窗』还困苦艰辛。古人有说就曾说,『死节易,守节难』,岁岁年年,有时不如一死还乾脆些。” 采眉惊异地抬起头说:“姑姑不是曾说过,这种日子很快乐,不必再仰仗男人的鼻息而活吗?” “没错,你不必再忍受男人的粗暴,娶妾后的冷落、生育的痛苦,还有婆家的各种苛求。”德容严肃的说:“但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血rou之躯,所以,难怪大家要说『寡妇们前是非多』。你明白我为什么二十年不下楼了吗?因为我不愿招惹任何是非,只有用禁闭方法,让已不再属于我的容颜和年华老去。” “我会谨记姑姑的教训,到了夏家,也尽量足不出户,守住本分,不会令孟家蒙羞。”采眉说。 德容走过来,抬起她的下巴仔细审视着“我有些怕…因为你是这么年轻,又有着美貌,守节对丑的、老的女子而言可简单得多了。” “姑姑是要我毁掉容貌吗?”采眉问。 “我没那么疯狂,也相信你的意志和品行,只是有时候,只能用『熬』字形容。”德容走到通内室的深蓝色布帘前“你过来。” 采眉走过去。掀起帘子,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神秘的房间,里面的摆设更少,就一张简朴的床、浅灰色的被褥,比较特别的是角落的纺织木架。 “我除了读经、打坐和写字外,就是织布,在规律的机杼声中,时光过得最快。”德容由柜子上取来一个陶罐“这是我婆家一个守寡的老婶婆给我的,里面有一百个铜钱,长夜漫漫,若无法入眠,就将铜钱洒在地上,再一一捡起,捡完了,人自然欺,就能睡着了,我现在转送给你。” 采眉不太懂“有必要吗?” “到时你会感谢我的。有的人家穷,没有铜钱,就用豆子,等到了我这年纪,就不需要了。”德容说:“我们守节女子不同于常人,有自己的世界和方法,也有自己的哀乐和期待。最重要的,心不可以再动,要如古井水,誓不起波澜。” “我明白了,谢谢姑姑。”采眉接过陶罐,心想,是离开的时候了,但她又几番踌躇。 “有什么问题吗?”德容问。 “嗯!姑姑…你会思念姑丈吗?”采眉嚅嗫地说。 “我不思念他,又思念谁呢?”德容并没有生气“他是我唯一的男人,也是盖起贞姜楼的原因。采眉,你没看过夏公子,所以害怕吗?” 采眉摇摇头。她并不害怕,至少她可以爱一个声音、思念一个声音,甚至是一段自我幻想的情怀。 她的白色麻鞋,又缓缓地踏下了楼。 十八岁…德容自送着采眉,十八岁,那正是自己守寡的年龄,寂寞会吃人,但一切都是为了远大的理想。 有人守功名、有人守富贵、有人守忠义、有人守道德…有守才会有为,而她小小一介女子,尽心守的是节烈,德容常觉得,自己是可与男子齐名,排入伟人之列了。 ** 三具棺木停驻在大湖边的一座小庙,由北到南,夏家人都十分低调,深怕连安葬送灵都要受到干扰。 然而,夏家父子为边塞百姓请命,却遭jianian臣所害,忠义闻名天下。棺木一入江北、江南地区,就有许多微服的新知故友来探望,那些不得其门而入的,就在庙外留一柱香和一些纸钱、牲果。 采眉是乘船而来,一身缟素。 “依礼俗,你要跪爬,再扑棺痛哭,哭你未婚夫英年早逝、哭你自己的命薄,必须一生孤独。”吕氏在女儿耳旁提醒,表情悲戚。 采眉不知道自己是否哭得出来,她向来是个大家闺秀,声音不曾大声过,更没有公开嚎哭的经验。 渡口就在庙的后门,孟家一行人到时,已有夏家宗族人前来迎接。 三具棺木并列,前面各放着牌位和香炉。采眉还没有看清楚,吕氏就小声地说:“跪下,大哭。” 每双眼睛都直瞪着她,事关她的名节,也是她演的第一个戏码。于是,采眉俯在团蒲上,微一抬头,就看到了“夏怀川”三个字,还有一把牛首纹柄的剑,剑鞘上结着一个红色的梅花荷包。 那是他的遗物吗?竟与剑相随?如此说来,这两年来,她心里念着他,而他随身带着她的绣品,也表示他对她的牵挂吗? 以荷包为凭,人亡仍在,赌旧物,勾起了采眉所有的伤心。她失声痛哭,千斛泪、万斛泪,不知从何而来,由天上哭到黄泉,一旁的人听了,也无不跟着低泣,尤其是丧夫又丧子的卢氏,又再一次哭昏过去。 “儿呀!可以了,你婆婆已经受不住了。”吕氏扶着采眉说。 不!不!采眉仍止不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悲痛,但大家都不明白,是因为那个荷包,他们两年来偷偷地交心,虽不曾见面,却仍有情有义,终究是夏情流露呀! 在泪眼模糊中!她看见自己亲手写的挽联由梁上垂挂而下… 君壮士心未酬,即遭逃谑,驾羽鹤而西归,何其无辜,竟使忠义埋君,听黄泉魂,声声悲切。 妾芳华待字,却令虚度,难结发而两散,何其命苦,竟使姻缘误我,看画采燕,双双情绝。 白纸飘如带…不!写得不够好,那时的心情还不够真,为的也只是自己的命。 到此刻,才有为怀川的感觉,但咫尺却是天涯。她活着,他却是死去的人,尸骨将寒,唯有哭声相送。 无缘至此,又岂是一个梅花荷包能道尽的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