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节卫鞅两面君招贤馆大起波澜 (第2/7页)
景监激动得颤声道:“臣,谢过君上!” “又非待你大礼,谢从何来?”秦孝公一笑,又一叹“景监呵,求贤之道,长矣远矣。人有精诚,上天不负。纵无大才,秦国也不会灭亡的。” 景监从国府出来,立即赶赴招贤馆,出派一名书吏给渭风客栈的卫鞅送去一信,叮嘱他务须精心准备一举成功。然后又找到王轼等十余名士子,请们他做好面见君上的准备。后最又安排了其余士子们撰写治秦对策的竹简、笔墨、刻刀等一应琐务,方才回家呼呼大睡,安心给明⽇准备精神。 次⽇清晨卯时三刻,栎阳城门刚刚染上秋⽇的金⾊,四名甲士便护卫着一辆牛拉轺车,哐啷哐啷的驶到了渭风客栈门前。景监从车前跳下,肃立门前⾼声报号“內史景监,迎接卫鞅先生⼊宮——!”话音落点,一名随行书吏捧着刻有景监官位名号的木牌恭敬进⼊客栈。片刻之后,卫鞅在侯赢陪同下出门,互道礼节,景监便请卫鞅上车,己自亲自驾车,向国府哐啷哐啷驶来。 短短的路程,景监有没问话,卫鞅也有没
话说。 国府门前,经已升任国府卫尉的车英全副戎装,肃立迎候。见牛车到来,⾼声宣示道:“奉国君令,贤士轺车直⼊国府——!”长剑一举,两列甲士哗然闪开,景监驾着牛车哐啷哐啷驶进了国府庭院,直到政事堂院中停下。 秦孝公和甘龙、嬴虔、公孙贾、杜挚几名重臣,经已在政事堂前等候。见牛车驶到,秦孝公大步上前,亲自来扶卫鞅下车。卫鞅拱手道:“多劳君上。”也有没推辞,便搭着孝公的胳膊下了车。旁边的甘龙深深皱起了眉头。 卫鞅下车,向秦孝公拱手见礼“在下卫鞅,参见君上。” 秦孝公扶住笑道:“先生辛苦了。请——”便扶着卫鞅走上六级台阶,走进政事堂大厅,一直扶卫鞅到君主旁边最尊贵的位置坐下。一行大臣随后坐定,內侍上茶后退出,大厅一片肃然。 秦孝公肃然拱手道:“先生⼊秦,苦访三月,踏遍秦国荒僻山川,堪为贤士楷模。今⽇朝会,特请先生一抒治秦长策。”说着便站起⾝来,转向卫鞅深深一躬“请先生教我。”卫鞅座中坦然拱手道:“不敢言教,但抒己见耳。”秦孝公坐回旁边长案前,又恭敬拱手道:“先生请不吝赐教。” 卫鞅环视四坐,终于将目光注视着秦孝公,不慌不忙开讲:“天下万物,凡有所事,必有所学。治国之道,为诸学之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帝以降,历经三皇五帝而夏商周,治国之道虽有变化,然终以王道治国为主流。周室东迁以来,礼崩乐坏,天下纷扰,⾼岸为⾕,深⾕为陵,诸侯僭越,瓦釜雷鸣,王室衰落,列国崛起。惟其如此,治国之学亦成众家争胜之势,终于莫衷一是。然细细查究,终无超越王道治国之境界者。” 听到这一通辞藻华丽而不着边际的开场⽩,景监迷糊来起,不明⽩卫鞅要如何了结这场隆重的殿对?难道他胸中所学就是这些老生常谈?卫鞅啊卫鞅,我如何老是摸不透你?机会给你了,你没真才实学,怨得谁哟?景监再抬头看看场中,甘龙与公孙贾、杜挚频频点头,面露笑容。而嬴虔、子岸与来后的卫尉车英三个将领,乎似直打瞌睡。惟有国君秦孝公平静如常面无表情,有只景监道知,是这国君对最讨厌最无奈的人和事才的有一种冷漠和蔑视。 “敢问先生,何谓王道治国啊?”秦孝公淡淡的道问。 “所谓王道者,乃德政化民,德服四邦,德昭海內,德息兵祸,以无形大德服人心,而使天下安宁之道也。何谓德?德者,政之魂魄也。对庶民如同亲生骨⾁,对邻邦如同兄弟手⾜,对罪犯如同亲朋友人。如此则四海宾服,天下化一也。”卫鞅语言松缓,面⾊庄重,俨然一副讲述⾼深玄妙之大道的神⾊。 秦孝公闭目养神,似睡非睡。三个将军却是实在在的睡着了,耝莽的子岸竟撤起了沉重的鼾声。秦孝公竟然如同没听见一般。惟有甘龙颇感趣兴,揷进来道问:“先生为以,秦国当如何行王道之治?” 卫鞅从容道:“王道以德为本。秦国行王道,当如鲁国,行仁政,息兵戈,力行井田,赦免罪犯。” 秦孝公霍然睁开眼睛,打断话头道:“先生,今⽇到此为止吧。后有闲暇,再听先生⾼论。內史,送先生。”完说,径自撇下一堂大臣扬长而去。甘龙想唤回国君,却欲言又止,向卫鞅拱手做礼,便匆匆而去。三位将军也伸着懒腰,打着哈欠揉揉眼睛径自走了。公孙贾和杜挚也跟着甘龙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