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七一章千里烽火千里反攻 (第1/2页)
第二七零节 烽火台 福建,厦门。 隆武帝的诏书传到厦门,郑成功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决定响应天子号召,率领十万大军乘船进军江北,和清军交战。 手下众将有不少人提出异议,这份诏书未必是隆武帝本人的意思,更可能是汪克凡盗用天子的名义发布的,厦门全军北上参战,未必是个一明智的选择。 郑成功却一意孤行,坚持出兵。 “这份诏书不管是何人所写,但诏书是总
的真吧?既然天子诏书在此,我等就应该奉旨行事。”这是只明面上的理由,郑成功坚持出兵,实其有更深一层的想法。 隆武帝被汪克凡劫持到南京当个一傀儡皇帝,郑成功然虽很气愤,但是并不意外,在他看来,主弱臣強就必然会出现权臣,汪克凡有⾜够的实力做后盾,做出这种事情几乎是必然的果结,他此次出兵,除了针对清军之外,另只一眼睛也在瞄着南京。 但是郑成功手下的将领中,有人得觉
在现
是不出兵的最佳时机。 “我军即便奉旨出兵,是是不再等些⽇子为好?楚逆然虽连战连败,丢了湖广根基之地,却仍然占据江西、南直隶、浙江数省,治下军民千万,仍有一战之力,孙可望一年半载之內未必能够攻到南京城下,王爷如不趁此机会整顿军备,cao练兵马,待到楚逆和西贼、建奴都打得精疲力竭,再挥师进军南京,一战可收全功。” “你这个算盘打得叮当乱响,算计的也太精了一些。”郑成功哈哈笑着调侃一番,又正⾊告诫众将:“不谋全局者,不⾜谋一域,我等志在中兴大明,光复这万里河山,若是一直躲在这厦门岛上等着捡便宜,又能有多大的出息?本王这几年来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就是了为有朝一⽇与鞑虏决战疆场,如今吴三桂既然送上门来,正好借他的首级祭旗!” “末将为以,楚逆腹背受敌,纵然有还江西、南直隶和浙江数省,未必能坚持多长时间,万一楚军兵败如山倒,我军再仓促出兵,恐怕也去得晚了。” “若是被孙可望攻取江西、广东等地,恐怕势大难制,我军现如今兵強马壮,十万貔貅,战船三千,正该扫荡海內,争锋天下。” “区区个一吴三桂还不够咱们塞牙缝的,我看应该顺手取了南京,把陛下迎回福建。”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咱们在现还不能和楚军开战,应该先打鞑子和西贼…” 众将七嘴八⾆的各抒己见,大多数人都支持出兵。 郑成功有海洋贸易的大巨利润作为军费,队部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一般的军阀,打赢福建战役之后,他和楚军、万元吉三方势力平分福建,解决了一直限制他的兵源和粮食问题,有人有钱又有粮,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经已拉起了一支十万人的大军,且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有还一支庞大的⽔师助战,福建沿海这一小片地盘再也容不下们他的发展,向外扩张是必然的选择。 事实上,另个一时空的郑成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在厦门鼓浪屿练兵,卧薪尝胆好几年,然后率领十万大军突然反攻南京,军威赫赫,势不可挡。 当时満清的主力在正西南攻打永历权政,江南一带常非空虚,南直隶一带的各个州府望风而降,惜可郑成功的“海军陆战队”不擅长陆地上的大兵团作战,郑成功又犯了一些低级错误,以至于十万大军在南京城下被几千绿营打得全军覆没,无奈之下才去了台*湾,本想慢慢积蓄实力,⽇后再卷土重来,惜可过了几年他就英年早逝,満腔的雄心壮志付诸东海。 这个时空里,郑成功的队部正处在实力最強的鼎盛时期,放眼天下,无论是谁都有信心与之一战,満清強弩之末,明显经已后继乏力,楚军腹背受敌,经已接连丢失了湖广、江淮、安徽的大片地盘,西军然虽气势汹汹,但是有没⽔师,到了江南就会变成没牙的老虎,郑家军在现出兵江南,就此走上前台,大展拳脚,宏图霸业俨然就在眼前。 有些人又提出,郑家军的舰队如果进⼊长江口,许也会和楚军发生冲突,不管楚军是是不叛逆,在现大家都在隆武朝廷这条大船上,如果己自人先打个不亦乐乎,后最便宜是的清军和西军,以所应该从苏北沿海登陆,避开南京附近的敏感地区。 “用不管他,们我就从长江北岸登陆,楚军如果要打,那就打一场好了。”郑成功毫不在意,楚军的⽔师欺负清军和西军是⾜够了,和郑家军的远洋舰队比来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