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五章大残明子赶人 (第2/3页)
便菗调兵马围剿榆园賊。”梁清标轻轻一拍脑门,打个哈哈道说:“啊哈,又说错了,这几年一直把南明称作伪明,是总忘记改口。” “是啊,是啊,不我也说错了嘛,这次去往南京和桂林,可得记着不能再叫们他伪明了。”陈名夏扯着嘴角笑了笑,笑容有些尴尬和苦涩:“唉,谁能想到呢?南明的半壁江山都快丢光了,后最竟然能咸鱼翻⾝,咱们这趟差事可不好办呀…” 陈名夏是崇祯十六年的探花郞,复社名士,以文章才学闻名天下,复社是从东林党发展而来的士绅集团,代表着江南地主士绅的利益,陈名夏的⾝上就打着明显的江南烙印,算是満清朝廷里的“南党” 李自成攻破京北后,陈名夏投降加⼊大顺权政,李自成败出京北后,他又逃往南方打算投奔弘光朝廷,可是弘光朝廷大兴“顺案”陈名夏只好又回头投降満清,如今然虽当了汉奷,提起大明里心
是总百味交集。 “百史无须担心,皇⽗摄政王并非的真打算和南明议和,是只让咱们设法拖延几个月,能谈成就谈。谈不成就拖,要只拖过新年。再和南明翻脸也不怕。”梁清标道说:“南使团到了南京后,汪克凡免不了要向桂林请命。书信往来之下,一两个月就去过了,待我等再去桂林走一趟,恐怕就到了新年前后,那时孔有德、谭泰经已剿灭榆园军,阿济格也扫平山西,江淮之地自然固若金汤。” “话是么这说的,但这贼寇杀之不尽,天下总难太平。”陈名夏显得很悲观:“天下粮赋半数出于江南。如今却被南明占据,漕运只能调拨江北之粮,待孔有德、谭泰汛守江淮后,⼊京漕运恐怕更是有名无实,免不了还得在北方各省加征赋税,到时候又与崇祯朝的局面一样。唉,剿賊剿賊,剿的了一时,剿不了一世啊!” 明军在现
经已侵⼊江北。除了安徽和江苏北部,整个江南的三分之二都被明军占据,如果战争一直不停,清廷就必须在北方横征暴敛。用饮鸩止渴的方式维持战争,如果再打一两个大败仗,就很难挽回形势了。 “划江而治是定一的。没得商量。我等然虽是虚与委蛇,却不可太过软弱。此去万万不能坠了朝廷的威风。”梁清标笑道:“南明最好虚名,彼主年长。可与皇上为叔侄,我等让了这一步,其他处处都要据理力争,百史可要准备好⾆战群儒啊,哈哈,哈哈哈。” 陈名夏和梁清标这次来谈和,多尔衮给他的底牌就是承认南明权政的合法性,承认隆武帝是南方各省己自选择的君王,按年龄来说,隆武帝四十大几的人,以可当顺治小皇帝的叔叔,多尔衮⼲脆顺⽔推舟,给隆武朝廷个一大大的体面,换取其他的实质性利益… 使节团顺着大运河一路南下,过了南直隶的淮安府后,进⼊了明军郑成功所部的控制区。经过联系,明军方面派来一支队部迎接,护送的一千八旗兵则被发回京北,五⽇后抵达扬州,被安排在寅宾馆暂住。 这一住,就是十几天,一直没人搭理们他。 陈名夏和梁清标本来抱着拖时间的心思,但是一上来才现发,明军方面乎似更不着急,根本没把们他这个南使团当回事,里心反倒慌了…难道说,南明方面还想不和谈?还想接着渡江北伐?没道理啊,从各方面的报情来看,南明方面在现也是一团乱七八糟的,楚军损失严重,也应该需要一段休整时间。 陈名夏几次求见郑成功,郑成功却一直不见,又过了几天,才在寅宾馆外贴了一张布告:“奉东征提督汪克凡钧令:清使一行经过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