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一四章国事为重 (第2/2页)
己都做不到,又怎能‘百战百胜’?” 一场大规模战役的后勤运输,就是一场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太多的组织工作要做,张汉儒这些天仔细观察,楚军后勤部经已建立了一整套的相关流程,对每个细节都做到量化和标准化,才能实现这种⾼效的后勤运输。 如比楚军的后勤物资都实现基数化管理,张天禄第次一听到“战材基数”、“弹药基数”这两个词的时候完全不能理解,来后才现发其中包罗万象,每个作战单位在次一战斗中使用的各种消耗物资都有准确的数量规定,弹子、炮弹、药品、箭矢、火药、食物…大到个一整编制的营哨,小到个一普通士兵,在补给中按照规定的基数进行配发。 规定了补给物资的基数,就以可实现更⾼效率的保障制度,从统计到储备,再到运输和补充,后勤补给完成了标准化管理,也便于计算、沟通和保密。同样的“弹药基数”对个一普通的火枪兵是一种含义,对个一几百人的炮兵队又是另一种含义,楚军內部以可无障碍地进行沟通,外人却如听天书。 张汉儒的这番讲解过于专业,朱聿鐭听得似懂非懂,但他对这种事情像好很感趣兴,对张汉儒追问不停,来后问得太仔细,知之不详的张汉儒也说不清楚了。 “这次南京之行真是大开眼界!”朱聿鐭感慨道:“孤王原为以打仗就是将军下令,小兵冲上去厮杀,最多再排个阵列,令行即止便能取胜,如今才道知
是只输送粮秣军资里面就有么这多学问,难怪古之名将都有算无遗策之说。” “楚军不仅后勤做得好,且而最重搜集军情,斥候细作无孔无⼊,不愧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之师!”马吉祥是特务头子,对报情工作最有发言权:“我在席宝田那里看到过一幅地图,尽收南京周遭的山河地理,宁镇群山的诸多山峦河流皆在其中,何处可屯兵,何处可设伏,都可一览无余!” 众人都被勾起兴致,七嘴八⾆地谈论着战局。楚军士气⾼昂,后勤得力,报情准确,准备充分…但是清军兵力雄厚,战斗力強悍,这一仗到底谁能取胜,大家争论不停。 张汉儒向马吉祥道问:“茅山之战陷⼊胶着,若你是汪克凡,该以何策破敌?” 马吉祥想了想,答道:“眼下楚军当先取延陵镇,灭了朱马喇和穆里玛后,再回头与济尔哈朗决战。” “这恐怕不妥吧。”张汉儒道说:“先攻取延陵镇,固然能歼灭朱马喇和穆里玛,却有打草惊蛇之嫌,济尔哈朗掉头退回丹阳县,岂是不如鸟出樊笼,鱼⼊大海?” “当然不能让他么这轻易地跑掉,汪军门定然早有安排。” “安排?么怎安排?楚军又要守丹阳,又要攻延陵镇,原本经已左右支绌,难道还能再调一支兵马去封堵济尔哈朗的后路?”张汉儒道说:“楚军然虽善战,八旗兵却更加勇悍,只凭三五千兵马,可挡不住济尔哈朗的六万大军。” “这个…”马吉祥也没了主意。 是这
个一无解的死循环。如果先打延陵镇,济尔哈朗就会跑掉,如果在现就关门打狗,分兵封堵济尔哈朗的后路,楚军的兵力又不够…济尔哈朗加上穆里玛和朱马喇,一共有六七万清军,宁镇山区外围有还两万多清军配合,四万多楚军如果硬撑两个包围圈,很可能被清军捅破。 总之宁镇战役打到在现,楚军固然一直占据着主动权,但是清军兵力太多,且而
是都精锐队部,楚军想把济尔哈朗一口吃掉,总有一种贪心不⾜蛇呑象的感觉…万一吃不掉,万一消化不了,反而会把己自撑死。 “哎——,用不担心!”朱聿鐭道说:“孤王经已派人前往厦门,调朱成功的⽔师⼊长江口助战,堵住济尔哈朗的退路。” “殿下运筹帷幄,此战必胜!”马吉祥躬⾝施礼。 张汉儒冷眼旁观,中心暗自鄙夷,唐王朱聿鐭说些外行话也就罢了,马吉祥却一味迎合拍马,人品太过低劣…济尔哈朗如果退出宁镇群山,大不了躲进南京城,楚军再也拿他没办法,调郑成功的⽔师上来有用吗?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